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1的文章

4惡習成漏尿導火線

台灣約有130萬名尿失禁患者,婦產科醫師蕭詠嫻表示,多數人認為尿失禁是老年人的問題,其實年輕女性若是平時生活習慣欠佳,也可能成為漏尿的高危險族群,包括 長期便祕、久坐不運動、體重過重、常喝茶或咖啡 ,這4種惡習都會造成腹壓增加、或是過於刺激膀胱,雖然當下並無感覺,但未來可能成為漏尿的導火線之一 。 蕭詠嫻醫師表示,造成尿失禁的原因很多,但臨床常見有2種,分為骨盆腔結構鬆弛引起的應力性尿失禁、與膀胱肌肉太常收縮導致的急迫性尿失禁,大多數患者都羞於啟齒,除非很嚴重才願意求診。其實只要找出病因對症下藥,輕微可藉由運動、服藥來緩減症狀,嚴重則可考慮手術,如果不願意手術,可以使用漏尿專用的護墊,但也要勤於更換,以免造成感染。 應力性尿失禁 便祕風險高 蕭詠嫻醫師提醒,年輕人若是平常生活習慣不佳,例如長期便祕、體重過重,會使得腹壓過大增添未來應力性尿失禁的風險,另外,久坐不運動會使得身體肌肉迅速失去彈性,也是風險之一。 產後先評估 自然產後初期可能會有漏尿情形,但1~2個月內就會改善,若是超過2個月仍持續漏尿,便建議至婦產科求診。蕭詠嫻醫師表示,並非每個自然產婦都一定會漏尿,主要是依個人骨盆腔肌肉是否有彈性而定。 可手術治療 若尿失禁情況嚴重,可考慮手術治療,目前常見的是尿道懸吊手術,以吊帶支撐尿道,避免因腹壓增加而不自主漏尿,視患者不同採半身或全身麻醉,手術約半小時,住院休息3~4天即可,術後可改善病況7成。 生產致鬆弛 應力性尿失禁多發生於更年期與自然產婦女,主要因荷爾蒙驟減、自然產時造成骨盆腔結構鬆弛,若是腹部突然用力,例如咳嗽、打噴嚏、跑跳或提重物時,就會不由自主的漏尿。 多收縮肌肉 不管自然產婦女、或更年期婦女,只要常訓練骨盆腔肌肉,就能改善漏尿情形。先像憋尿般的收縮骨盆底肌肉,5秒後放鬆5~10秒為1次,每回做15~20次,1天做3回以上,至少持續練習3個月。 用漏尿護墊 如果訓練骨盆腔肌肉效果有限,又不想藉由手術治療,蕭詠嫻醫師建議可使用漏尿專用護墊,較一般的衛生棉墊,不會散發尿味,又比成人用尿布方便使用,但仍要記得勤加更換,以免造成陰部感染。 急迫性尿失禁 勿刺激膀胱 急迫性尿失禁也就是俗稱的膀胱過動症,是因為膀胱肌肉不由自主收縮造成頻尿、甚至漏尿,年輕人與老人都可能罹患,目前原因不明,僅知若經

壞飲食習慣 引爆脂肪肝

內科部肝臟中心主治醫師張涵郁根據門診觀察發現,不同族群導致脂肪肝的飲食習慣不太一樣,年輕人多半是愛吃速食、甜點甜飲等;上班族則是三餐不定時、晚餐太晚吃和常吃消夜;而媽媽則是因勤儉,怕浪費常把「菜尾」吃完;老人家是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加上關節退化,導致不方便運動,使脂肪肝雪上加霜,她提醒應戒除上述不良飲食習慣,並多運動,才能防止引爆脂肪肝。 張涵郁醫師表示,現代人吃太好又少動,導致脂肪肝發生率提高,發生年齡也有下降趨勢。 想預防脂肪肝,應少吃甜食和油炸、燒烤等食物,晚餐最晚在晚上8點前吃完,飲食清淡並戒除吃消夜的習慣。 當肝臟含脂肪量在5~10%時屬 輕度脂肪肝 ,脂肪量在10~15%時是 中度脂肪肝 ,脂肪量大於30%時為 重度脂肪肝 ,若已到中度就應積極減重、少吃多動,以免脂肪肝演變成肝發炎、肝硬化甚至肝癌,需同時定期追蹤,每3個月抽血驗肝指數、每6個月照1次腹部超音波。 罹患年齡下降 過去罹患脂肪肝的族群以40~60歲中老年人為主,但近年不乏年紀輕輕約20、30幾歲就罹患脂肪肝的患者,推測跟其飲食偏好油膩、甜食及嗜吃消夜有關,導致大量脂防囤積在肝細胞。 除疲勞無症狀 脂肪肝除疲勞外,無其他明顯症狀,易被忽略,增加肝病變風險。患者常合併血糖偏高、高血脂、高膽固醇、腰部肥胖或體重過重等。建議每年健檢,發現肝功能指數過高,可再做腹部超音波。 飲酒也會引起 過度喝酒也會引起脂肪肝,稱為 酒精性脂肪肝 ,若沒有及時禁酒,可能導致肝臟纖維化,近一步發展成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 每週運動5次 民國85年提出的「運動333」已不適用,99年最新標準「運動357」,也就是每次運動應達30分鐘,每週5次,運動時每分鐘心跳數應達最大心跳數的7成,大約是感到有點喘,但還能說話程度。 晚餐8點前吃 晚餐太晚吃、吃消夜等,都易增加肝臟負擔 ,建議晚餐最晚在晚上8點前吃完、吃7~8分飽就好,有助肝臟在晚上好好休息,且一天中應以晚餐吃得最清淡、中餐適量、早餐最豐盛。 戒吃消夜習慣 若不得已要吃消夜,可吃一點清淡食物墊胃,如地瓜粥、青菜等,且吃完後可散步10分鐘,幫助消化,避免直接上床就寢,如此易囤積脂肪於腹部,長久下來,也會增加罹患脂肪肝的風險。 少油脂和少糖 少吃自由基高的食物如燒烤、油炸等,精緻甜食如糕餅、脂肪含量高等食物

女嬰肚脹如排球 乳糖不耐症惹禍

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表示,近日收治一名1個多月大的女嬰,因肚子鼓脹大到像顆排球,皮膚還冒出青筋,宛如懷了「鬼胎」,父母著急地帶來就醫。經詢問瞭解女嬰從出生就一直喝母乳,且長期有肚子脹情形,每天解高達10次以上的水便,驗大便檢查確定為乳糖不耐症。 被誤診為腸胃炎 該名女嬰在別家醫院就醫時,一直被誤診為腸胃炎,每吃完止瀉整腸藥物,就稍微改善,但一中斷又開始腹脹、拉水便。盧英仁醫師指出,女嬰到醫院時,肚子鼓脹跟球一樣,還嗜睡、活動力變差、食慾低落,體重掉到2.5公斤,相較出生就有3公斤,體重不增反減;經採點滴給藥和肛門塞劑,促進腸子蠕動,並改喝不含乳糖的配方奶後,女嬰肚脹、解水便的症狀改善,體重也穩定增加。 盧英仁醫師解釋,會有 乳糖不耐症,是因體內缺少乳糖酶,而乳糖在消化道中需乳糖酶作用,才能水解消化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而後被人體吸收 , 若體內缺乏乳糖酶,則攝入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還會滯留腸道,使腸蠕動異常,造成脹氣、腹瀉、放屁、腸絞痛等症狀 。 母乳也含有乳糖 盧英仁醫師指出,據臨床統計,約1成的嬰兒有乳糖不耐症, 母乳和配方奶都含乳糖 ,若發現孩子每次喝完奶後都有持續肚子脹的情形,且一天解超過10次以上水便,體重沒有正常增加,最好帶至醫院檢查是否有乳糖不耐症。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1/10/11  

肩膀最易痠痛 旋轉肩關節預防

中醫針傷科醫師黃新家表示,門診常見許多因肩膀痠痛求診的患者,如上班族、學生,多半是長期採不良姿勢用電腦或看書,造成肩膀痠痛;至於勞動工作者,多是因施力不當、重複同個動作如刷油漆,造成肌腱、韌帶髮炎,而引發肩膀痠痛。 建議從調整日常姿勢,及多做旋轉肩關節體操來預防。 不聳肩 手平放桌上 黃新家中醫師表示,打電腦時頭部和脖子前傾,易造成聳肩,導致肩膀肌肉攣縮,提醒坐時應保持上半身挺直、肩膀放鬆,並調整椅子高度,讓手肘剛好平放在桌上,可避免增加肩膀壓力;此外,搬重物、長時間刷油漆或跪地擦地板等,都可能使肩膀拉傷,提醒可用推車輔助,每勞動30~40分鐘就休息一會。另可用熱毛巾熱敷痠痛部位15~20分鐘,1天可熱敷2~3次,有助放鬆肌肉、舒緩痠痛。 以畫圈旋轉肩關節 除此之外,黃新家中醫師建議,有空時不妨多做旋轉肩關節的體操,促進氣血循環,也就是吸氣時肩膀往上提,吐氣時向後以畫圈方式旋轉肩關節,可先往後旋轉幾圈再往前,次數不拘,注意動作要放慢,才可達到舒展效果,並增加肩膀肌肉耐力,此動作不管是坐著或站立都可做。 若經過休息、熱敷,肩膀痠痛仍未改善,且持續3~5天以上,最好至中醫傷科或復建科做診斷治療。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1/10/06

乳糖不耐 吃黑芝麻補鈣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會期刊資料顯示,有色人種較白人更易乳糖不耐,其中以亞洲人最明顯。張亞琳營養師表示,乳糖不耐者喝牛奶易脹氣或腹瀉,有些人因而不喝牛奶,恐導致缺乏鈣質,應多補充其他高鈣食物,如黑芝麻。另外,攝取過多鹽分或肉類易使鈣質流失,要儘量避免。 張亞琳營養師表示,乳糖不耐是指小腸黏膜的消化酵素乳糖酶不足,而乳糖是牛奶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因此乳糖不耐者,一喝牛奶就易脹氣或腹瀉,更要注重鈣質的攝取。張亞琳營養師表示,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6歲以下兒童為600毫克,7~9歲為800毫克,10~12歲及成人為1000毫克,13~18歲正值成長關鍵期,增加為1200毫克。若有 乳糖不耐問題,可改吃黑芝麻、豆製品等高鈣食物。 從少量喝起 張亞琳營養師表示,若有乳糖不耐問題,其實可以先從少量牛奶喝起,藉此逐漸刺激乳糖酶分泌,之後再慢慢增加牛奶份量,有些人便會逐漸減少脹氣、腹瀉等症狀,但有些人仍舊無法改善。 缺鈣易骨鬆 牛奶富含鈣質,若因乳糖不耐無法喝牛奶,又沒有多補充其他含鈣食物,兒童易骨骼發育不全或影響長高,成人則易有骨質疏鬆問題,孕婦缺鈣則除了本身易骨質疏鬆,也會影響胎兒未來骨骼、牙齒的發展。 黑芝麻高鈣 每100公克牛奶含100毫克的鈣質,若是高鈣牛奶則含110~120毫克,而每100公克的黑芝麻含1456毫克的鈣質,屬含鈣量很高的食物,可灑在飯上或加入豆漿一起喝,或是製作成芝麻糊。 1日高鈣餐 張亞琳營養師特別設計乳糖不耐患者的高鈣菜單,只要1天中吃進以下食物,就能攝取約1000毫克鈣質,13~18歲青少年可再多增加一些份量。若無乳糖不耐問題,可再多喝1~2杯240c.c.的牛奶。 高鈣菜單 深色蔬菜(芥蘭菜、皇宮菜、紅莧菜等)4碗+豆製品(五香豆干、小方豆乾等)3塊+黑芝麻2湯匙+糙米飯1碗 少肉少鹽分 若是平時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質,如肉、海鮮等,會造成人體內的鈣質容易流失,另外,口味太重、攝取太多鹽分也會加速鈣質流失,因此飲食要儘量均衡,不要偏食、調味也要清淡一些。 飯後不喝茶 張亞琳營養師表示,飯前、飯後1小時內應避免喝咖啡或茶,因為咖啡因也會加速鈣質流失,建議飯前、飯後可改吃水果,還能增加鐵質的吸收。 謹慎選鈣片 外食族可考慮服用鈣片,選鈣片時要注意劑量,建議不要選每錠鈣質含量超過600毫克的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