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肥皂清耳垢不傷聽力

自行掏挖耳朵很危險!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部醫師高全祥指出,門診中常有不當使用棉花棒,致棉花頭掉至耳內化膿發炎、影響聽力的個案。昨(22)日有業者引進耳道清潔噴霧劑,將在全台藥妝店販售,宣稱可將硬耳垢軟化後排出,但高全祥醫師認為,嚴重耳垢阻塞或長期用助聽器、耳機者,才需借助此產品清潔耳朵,一般人只要每天用濕毛巾沾肥皂擦拭耳道口即可。

耳垢是由皮屑、油脂等結合形成的污垢,呈現弱酸性且含有一些酵素成分,不僅可以保護外耳道,還具有抑菌功能。一般人的耳垢會隨新陳代謝而掉落,其實並不需要用外力去掏或挖。高全祥醫師表示,因為耳道是彎曲的,且只有一層極薄的皮膚保護,許多人用棉棒掏耳朵時,掏到耳壁而不自知,以為是耳垢而用力挖,造成耳壁刮傷流血。除非有習慣性的嚴重耳朵阻塞,才建議可定期每3個月找耳鼻喉科醫師清理耳垢,否則一般人無需過度清潔耳垢。

食指清理耳道口
夏季高溫易促使皮膚油脂分泌旺盛,連帶耳道內也較容易滋生耳垢。高全祥醫師建議每天洗澡時,可將毛巾或手帕沾清水擰乾包覆食指後,再以食指在肥皂上抹一下,於外耳道口輕輕擦拭後,再用乾淨的濕毛巾擦去肥皂液即可去除耳垢,維持耳道的清潔。但特別提醒,清潔耳朵時食指不必伸入耳道內,以免戳傷耳朵損害聽力

凡士林解耳朵癢
許多人因為長期有掏耳朵的習慣,讓耳道變得敏感,而加重耳朵癢的情形,此時不妨在外耳道口抺一些凡士林,讓凡士林在耳道皮膚形成滋潤止癢的保護膜,也能避免因為搔癢而忍不住想掏耳朵的衝動。

光線照射驅小蟲
異物進入外耳,常會產生難以忍受的劇痛,可嘗試用手電筒的燈光來照射耳道,以誘導小蟲子找到出口爬出來。也可以滴1、2滴甘油或植物性食用油到耳朵內,潤滑耳道後,側頭讓異物或小蟲流出來。

使用異物會受傷
有些人會用棉花棒、髮夾、原子筆蓋等硬物挖耳朵,這個動作除會破壞既有的防護功能,更容易刮傷耳壁造成流血,甚至掉落在耳內,造成化膿發炎。高全祥醫師提醒,不必天天以硬物掏挖耳朵,因耳屎會經代謝慢慢被推到耳道口,輕輕擦掉即可。

浸水時可拉耳朵
洗澡或游泳時,若水滲入耳道,會讓耳垢膨脹造成脹痛感,甚至出現短暫的聽力受損。此時可將頭倒向浸水的那一側,用手將該側耳殼往上拉,以單腳跳躍方式讓水流出,即可改善耳塞不適感。絕不可用棉棒、手指掏耳,否則耳垢會被推到更深處。

影響聽力需就醫
耳垢因為具有殺菌及保護外耳道的作用,高全祥醫師強調,一般人並不需要特別清潔耳垢,如果有習慣性的耳垢阻塞問題,甚至影響聽力,最好是每3個月定期找耳鼻喉科醫師定期清除耳垢。

新產品 耳道噴霧除耳垢
長期用助聽器或耳機者,較易造成耳垢堆積阻塞,可每週使用1次耳道清潔噴霧劑幫助耳垢溶解排出。用法是對著耳內輕按噴頭1至2次,等10秒後將頭側倒,以乾淨的布將流出的液體擦掉。
注意:6歲以上才可使用此產品,但耳朵發炎、經常暈眩、耳朵曾動手術者不建議使用。

長期悶塞恐為鼻咽癌
若耳朵常現悶塞、耳鳴感,甚至聽力減退,長達1至2周且沒有感冒、發燒,就要留心可能是鼻咽癌的早期徵兆,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

原文來源刊載於:蘋果日報 2009/07/23 邱明瑜、楊琇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肚子痛 自我急救法

很多人都有肚子痛的經驗,但今天是除夕,醫院門診沒開,萬一遇上肚子痛到底該怎麼辦呢?我們請北醫附醫腸胃內科醫師羅鴻源列出腹痛的可能原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需不需要就醫,或有什麼方法可解決喔! 肚子不舒服可概分為腹脹和腹痛,各有不同的成因和症狀表現。大部份腹脹的情況是因為消化不良或便秘,而腹痛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可能是腸胃炎、食物中毒或其他消化系統疾病。 腹脹 1.可能狀況: 消化不良 症狀: 吃太多年糕或油炸物等不易消化的東西,且同時有食慾不振等。 怎麼辦: 只要吃清淡一點、少碰油膩食物、少量多餐,並且有充足睡眠,就可減輕不舒服的症狀。這不是疾病,所以不用太緊張。過年吃的食物多是不易消化的糯米、脂肪高的肉類,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原本腸胃就較弱的人要少吃。 2.可能狀況: 便秘 症狀: 太久沒排便了,而且蔬菜吃得少。 怎麼辦: 要多吃蔬菜、多喝水,可幫助腸胃蠕動,增加刺激,排便就會順暢一些。過年大魚大肉吃多了,可能會忽略攝取蔬菜,少了纖維質,當然容易造成便秘。況且,飲食太油膩也會阻礙消化吸收,過年期間或過完年常出現很多便祕患者,已有便秘情況的人在這段期間要特別注意。 腹痛 1.可能狀況: 腸胃炎或食物中毒 症狀: 合併嘔吐或拉肚子,吃的東西不乾淨,被細菌汙染。 怎麼辦 : 這種痛是一陣一陣的絞痛,應採用漸進式飲食。就是開始時先喝一點米湯、用2倍水稀釋的運動飲料,等腸胃稍微舒服一點時再吃吐司或稀飯。吃的食物如果不乾淨,讓細菌在胃腸內滋生,可能就會引起發炎反應;另外,如果是一起吃飯的很多人同時出現上述狀況時,就要考慮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並趕快到醫院掛急診。 2.可能狀況: 急性胰臟炎 症狀: 過年期間猛喝酒,或是有膽結石病史者同時吃了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怎麼辦 : 痛的位置是在後背部的中央,也就是胃的正後方,有時彎腰時會比較舒緩、平躺壓到時反而更痛。成因有2種,一種是膽囊裡的結石,掉到胰管口,堵塞了胰液分泌到十二指腸,胰液本來是消化食物的,回流後胰臟被「自體消化」破壞,侵蝕周圍脂肪和器官,造成急性胰臟炎。另一種是年節的時候因為應酬多,喝酒的機會也多,亦可能造成胰臟炎。應立刻到急診室就醫。 3.可能狀況: 潰瘍出血 症狀: 胸部下方到上腹部之間會有灼痛感或排黑便。 怎麼辦 : 要先禁食,最好趕緊送急診室。如果胃部本來就有些微發炎現象,但患者並未察覺,仍舊三餐飲食、生活不正常、大...

頭暈 發燙 沒胃口 小心夏季熱

本週氣候早晚偏涼,到了中午卻變得非常炎熱,很多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人紛紛出現頭昏、身體發熱、沒胃口的情況,這就是中醫所稱的「夏季熱」。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這兩週出現夏季熱症狀的人很多,要特別提醒的是,端午節(5/28)前後兩週都是夏季熱的好發時期,飲食上要多注意,少吃冰、吃點不冰的西瓜,可預防暑熱、緩解夏季熱。 夏季熱和中暑不一樣,中暑會身體發燙到38.5℃以上,且伴隨昏厥等急性症狀,而夏季熱是低燒,不太會超過38℃ 。黃中瑀醫師說明,夏季熱以前多半隻發生在小朋友、老人等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人身上,但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經常發生夏季熱症狀,推斷可能是現代人較少運動、愛吃冰品,導致身體代謝能力變差,體內水分補充也不夠,就會更不舒服。 看症狀 頭昏 發熱 吃不下 夏季熱也會出現如普通感冒般的症狀,如流清鼻水、頭昏、頭痛等,以下四項為常見的夏季熱症狀,若都有出現,可以用緩解法先自我消除症狀。 身體輕微發燙,以溫度計測量約38℃。 覺得頭重、頭痛,整個人懶洋洋的。 沒有胃口、吃不下東西。 口乾舌燥但不會很想喝水。 緩解用 吃不冰的西瓜 黃中瑀醫師說明,當有前述症狀時,可以吃幾片不冰西瓜,因為西瓜的甘涼屬性可退體內虛熱,而虛火過旺時就會有頭痛、全身發熱、口乾舌燥的情況。且西瓜還能養中氣、補充水分,吃個1、2片即可。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吃冰西瓜,因為冰涼食物反而更不利消暑,會阻礙體內循環代謝,若是一次買大顆西瓜只能放冰箱冰存的話,須先拿出放陰涼處退冰後再吃。另外,不建議晚上吃西瓜,可能會半夜頻繁上廁所或腹瀉。 蒸梨子取汁喝 除了西瓜之外,黃中瑀醫師也建議可喝梨子汁,方法是用半顆水梨削皮去籽後,放在碗裡加水剛好蓋過水梨,入鍋蒸約15至20分鐘,取梨子汁喝與吃梨子肉即可。一天可吃1至2次,無攝取時間上的限制,不過有些人吃了以後可能會有排便較稀軟的現象,屬於正常情況,若是出現了嚴重腹瀉的情況,就應該停止吃並立即就醫,因可能是其他疾病所造成的不適。 飲仙草茶可解熱 有許多青草茶都有解暑作用,但黃中瑀醫師表示,青草茶屬性較涼,以目前天氣狀況來說,還不用喝青草茶消暑,且青草茶混合多種材料,無法確知真正效用,不如喝仙草茶,單一種材料就能緩解夏季熱。可在中藥行買乾仙草後回家自己煮1鍋放涼後喝,每天喝1至2杯即可,喝不完放冰箱保存,要喝時拿出來退冰再喝,不要喝冰的,或把要喝的量倒入...

高鐵食物這樣吃

很多人都知道缺鐵的話可能會導致貧血,因為鐵是造血的基本元素,所以應該多補充鐵質,尤其女性更要注意。但究竟食物中,含鐵量各是多少?每天又應該攝取多少份量才好?我們請北醫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劉珍芳和邱琬淳老師告訴你。 食物中的鐵分成 動物性鐵 的 二價血基質鐵 ,和 植物性鐵 的 三價非血基質鐵 ,而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變成造血單位的是動物性的鐵,吸收率約15%。不過,植物中的鐵含量較高,但吸收率只有3-8%,所以更須注意的是儘量提高鐵質在體內吸收率。 依照衛生署公佈的標準,每人每天應攝取的鐵質,男生是10毫克;女生是15毫克,不過特殊族群像是孕婦和哺乳的婦女,每天應增加到45毫克。 誰缺鐵 自我檢測 下列族群是容易缺鐵的人,只要你是其中一種,就要多吃含鐵而且是容易被人體吸收的二價血基質鐵食物喔! ○ 生長發育中的小朋友 ○ 青春期的青少女 ○ 哺乳中的婦女 ○ 懷孕第三期 ○ 素食者 ○ 有痔瘡等慢性出血的人 ○ 消化性潰瘍 ○ 女性經血量較大的人 攝取秘方 增加 肉類: 肉類可促進非血基質鐵的吸收,所以吃含鐵高的植物時,要同時再吃些肉,更能幫助鐵質利用。專家建議無論男性或是女性,每月可喝一碗豬肝湯,因為豬肝是很好的鐵質來源。 維生素C: 有機酸可幫助三價鐵轉成二價鐵,更利於人體吸收。所以可多吃些柳橙、桃子、番茄等水果,幫助鐵的吸收。草莓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草莓含鐵又含維生素C,正好可促進鐵的吸收,不過可能要小心農藥殘留的問題。 減少 草酸: 植物含的草酸會影響鐵質的吸收,雖然植物含較多的鐵,但同時它所含鐵的型式不利於人體吸收,但也只有缺鐵性貧血的人才要注意,減少攝取草酸高的蔬菜例如菠菜,至於一般人就不用擔心囉! 單寧酸: 茶葉當中含的單寧酸會影響鐵的吸收利用,根據研究,大約會使鐵的吸收降低50%,剩下一半,所以吃飯不要配茶,最好間隔2-3小時。 易疲勞 缺鐵時容易疲勞,沒有活力,做事沒精神。小朋友易造成學習能力不佳;大人則是工作績效不彰、懶懶的、沒效率。 臉蒼白 因缺乏造血因子,所以臉部容易沒有血色,看起來很蒼白,有些人牙齦也會泛白,不是健康的粉紅色。 貧血 缺鐵嚴重可能會導致貧血,容易暈倒,不過貧血有很多種,缺鐵性貧血只是其中一種,最好經醫師診斷,不要自行服用鐵劑。 增加利用率 事實上鐵的含量是其次,應該要想辦法增加鐵的吸收和利用、減少不利鐵吸收的因子。一般人不用特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