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很多人會選冷藏飲料,雖然食品標示法規定包裝飲料應有完整營養標示,但消費者若不懂專有名詞代表的意義,可能會危害身體健康。例如標示「零膽固醇、零負擔」,但零膽固醇不代表熱量等於零,一罐喝完所攝取的熱量可能和一包炸薯條差不多,達300大卡。
茶類熱量較低
飲料類中平均熱量較低的是茶飲料,大潤發公關何默真也提到,近年在賣場賣得較好的飲料就是茶飲料和果汁。而長庚醫院營養師陳雅惠提醒,茶飲料雖是熱量較低的種類,但要注意加味茶的總熱量和一般飲料差不多,所以建議選擇無糖的茶類飲料。
1.咖啡因
衛生署建議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要超過 350毫克,茶飲料都含有咖啡因,標示濃度500ppm(百萬分之一)以下,意思是每1公升中含量不超過500毫克,以圖中產品標示換算,1罐481毫升飲料中咖啡因含量不到250毫克,1天不超過1罐就不怕攝取過多咖啡因。
2.不當水喝
茶飲料熱量雖低,但也不能替代水分,除了加味茶仍有熱量過高的疑慮外,喝茶只能算攝取1/3的水分,喝茶 150cc,只能算喝水50cc,因身體必須耗費一部份水分去消化茶類。
3.營養素
茶類中的兒茶素是很好的抗氧化營養素,但茶飲料在加工過程中會流失一部份,所以終端產品應標示出兒茶素的含量,選購時可選有標示兒茶素含量的產品,含量越高越好。
4.熱量陷阱
無糖茶的熱量很低,每100毫升可能不到3大卡,甚至有些產品的熱量幾乎是0,但圖中為加味茶,因含糖分較高,所以每100毫升熱量約有40大卡,1罐600毫升喝完,就會攝取240大卡,約是9分滿碗飯的熱量。
果汁類糖分高
何默真提到,果汁類飲料在夏天也賣的很好,因為大家會以為比較健康,而且現在有些產品強調含有果粒。但其實從市面上賣的果汁飲料來看,有些產品一罐將近500毫升,總熱量近300大卡,和一包炸薯條差不多,而這些甜度較高的果汁飲料大多是果汁牛奶類,想喝的人建議與別人分著喝,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這類飲料最好都不要碰。
1.含鈉量
果汁飲料的含鈉量較一般飲料高,但比果菜汁低,因蔬果的含鈉量本來就不低,再加上加工過程中為延長保存或調整口味,無論是果汁本身或是在飲料中所添加的水果粒,含鈉量都比新鮮水果高,有高血壓、腎臟疾病或須控制鈉攝取量的人要少喝這類飲料,而一般人選購時選鈉含量及熱量都較低的產品較好。
2.吃新鮮
想喝果汁當然自己榨較健康,不過若想吃到維生素C,建議直接吃新鮮水果較好,而且直接吃水果還可獲得較多的纖維質,熱量也不會超過太多,例如1杯240cc的柳丁汁,就需要3到4顆柳丁才能榨出,無形中熱量就多攝取了一些。
纖維飲料看含量
近年也很風行纖維飲料,強調外食族可喝飲料補充不足的膳食纖維。陳雅惠營養師提到,膳食纖維有不同的種類,其中纖維飲料所含的大部份是可溶性膳食纖維,所以並不算完整的膳食纖維。若外食族真想補充膳食纖維,建議每天所須的25 克中,約7克的膳食纖維,可從膳食纖維粉攝取,營養素較完整,一般有機材料行、醫療用品店都有販售,可加在飲水中喝。
強調含膳食纖維的食品,雖然法規並未強制規訂一定要標示,但仍應標出膳食纖維含量,而在購買的同時,也應注意熱量的攝取,例如圖中標示,熱量為每100毫升52大卡,整罐500毫升喝完已攝取260大卡,約9分滿碗飯,另外,果菜汁雖然膳食纖維含量較高,但含鈉量相對也很高。
發酵乳小瓶裝好
發酵乳除乳酸飲料外,還包括優酪乳。有些乳酸飲料在瓶身標示零脂肪,但並不是零熱量,因糖分所代表的碳水化合物,每1克就有4大卡熱量,即使飲料不含脂肪,越甜整體熱量就越高,正在控制體重的人,建議選小瓶裝的產品,或買1大罐,多人分著喝,不過零脂肪對於心血管疾病的人較好,可適量喝。此外,優酪乳也有糖分過高的問題,建議早上喝1小瓶,中午吃便當熱量高,建議搭配熱量較低的茶飲料。
1.保存日期
發酵乳產品要注意保存期限,離製造日期越近的產品,產品所含益菌比例越高,選購時要看製造日期,並拿冷度較冷、靠近冰櫃裡層的產品。
2.標示菌種
發酵乳應在產品上註明是哪一種菌種,及菌種數量,有標示的產品較有保障,且不要固定喝某一種產品,要常更換不同的菌種。另購買後更要在30分鐘內喝完,不要放在桌上喝一整天,否則益菌活性可能會降低。
碳酸飲料1天不超過2罐
陳雅惠營養師提到,喝碳酸飲料一天不超過2小罐約700毫升,因碳酸飲料含糖比例高,1罐350毫升就有150大卡熱量,若每天喝1罐,1年體重就可能多出7公斤,須爬樓梯80小時以上才能消耗掉。碳酸飲料中也含有食用色素,建議少喝橘子汽水、葡萄汽水,尤其成長發育中的孩子,應避免攝取過多食用色素。
1.選低卡
低卡碳酸飲料熱量降低很多,1罐 350毫升不到1卡,建議選擇。
2.咖啡因
碳酸飲料中也含有咖啡因,例如可樂和沙士,不過目前未在產品中標示含量,就學術統計上來說,1罐350毫克平均約35到45毫克左右。
同類產品做比較
購買飲料時,建議以同類產品做比較基準較好,例如茶飲料就比誰的熱量低、兒茶素含量高;纖維飲料就比誰的膳食纖維含量高;發酵飲料和碳酸飲料就比誰的熱量低。
掌握選購原則
喝飲料有時只是一種習慣、享受,建議應有計畫地選擇飲料,喝之前先想想要做多少運動才能把這些額外的熱量消耗掉,而原則不外乎就是總熱量越低越好、脂肪含量比例越低越好。
原文來源刊載於:蘋果日報 2006/8/12 楊琇雯、黃筱筠
茶類熱量較低
飲料類中平均熱量較低的是茶飲料,大潤發公關何默真也提到,近年在賣場賣得較好的飲料就是茶飲料和果汁。而長庚醫院營養師陳雅惠提醒,茶飲料雖是熱量較低的種類,但要注意加味茶的總熱量和一般飲料差不多,所以建議選擇無糖的茶類飲料。
1.咖啡因
衛生署建議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要超過 350毫克,茶飲料都含有咖啡因,標示濃度500ppm(百萬分之一)以下,意思是每1公升中含量不超過500毫克,以圖中產品標示換算,1罐481毫升飲料中咖啡因含量不到250毫克,1天不超過1罐就不怕攝取過多咖啡因。
2.不當水喝
茶飲料熱量雖低,但也不能替代水分,除了加味茶仍有熱量過高的疑慮外,喝茶只能算攝取1/3的水分,喝茶 150cc,只能算喝水50cc,因身體必須耗費一部份水分去消化茶類。
3.營養素
茶類中的兒茶素是很好的抗氧化營養素,但茶飲料在加工過程中會流失一部份,所以終端產品應標示出兒茶素的含量,選購時可選有標示兒茶素含量的產品,含量越高越好。
4.熱量陷阱
無糖茶的熱量很低,每100毫升可能不到3大卡,甚至有些產品的熱量幾乎是0,但圖中為加味茶,因含糖分較高,所以每100毫升熱量約有40大卡,1罐600毫升喝完,就會攝取240大卡,約是9分滿碗飯的熱量。
果汁類糖分高
何默真提到,果汁類飲料在夏天也賣的很好,因為大家會以為比較健康,而且現在有些產品強調含有果粒。但其實從市面上賣的果汁飲料來看,有些產品一罐將近500毫升,總熱量近300大卡,和一包炸薯條差不多,而這些甜度較高的果汁飲料大多是果汁牛奶類,想喝的人建議與別人分著喝,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這類飲料最好都不要碰。
1.含鈉量
果汁飲料的含鈉量較一般飲料高,但比果菜汁低,因蔬果的含鈉量本來就不低,再加上加工過程中為延長保存或調整口味,無論是果汁本身或是在飲料中所添加的水果粒,含鈉量都比新鮮水果高,有高血壓、腎臟疾病或須控制鈉攝取量的人要少喝這類飲料,而一般人選購時選鈉含量及熱量都較低的產品較好。
2.吃新鮮
想喝果汁當然自己榨較健康,不過若想吃到維生素C,建議直接吃新鮮水果較好,而且直接吃水果還可獲得較多的纖維質,熱量也不會超過太多,例如1杯240cc的柳丁汁,就需要3到4顆柳丁才能榨出,無形中熱量就多攝取了一些。
纖維飲料看含量
近年也很風行纖維飲料,強調外食族可喝飲料補充不足的膳食纖維。陳雅惠營養師提到,膳食纖維有不同的種類,其中纖維飲料所含的大部份是可溶性膳食纖維,所以並不算完整的膳食纖維。若外食族真想補充膳食纖維,建議每天所須的25 克中,約7克的膳食纖維,可從膳食纖維粉攝取,營養素較完整,一般有機材料行、醫療用品店都有販售,可加在飲水中喝。
強調含膳食纖維的食品,雖然法規並未強制規訂一定要標示,但仍應標出膳食纖維含量,而在購買的同時,也應注意熱量的攝取,例如圖中標示,熱量為每100毫升52大卡,整罐500毫升喝完已攝取260大卡,約9分滿碗飯,另外,果菜汁雖然膳食纖維含量較高,但含鈉量相對也很高。
發酵乳小瓶裝好
發酵乳除乳酸飲料外,還包括優酪乳。有些乳酸飲料在瓶身標示零脂肪,但並不是零熱量,因糖分所代表的碳水化合物,每1克就有4大卡熱量,即使飲料不含脂肪,越甜整體熱量就越高,正在控制體重的人,建議選小瓶裝的產品,或買1大罐,多人分著喝,不過零脂肪對於心血管疾病的人較好,可適量喝。此外,優酪乳也有糖分過高的問題,建議早上喝1小瓶,中午吃便當熱量高,建議搭配熱量較低的茶飲料。
1.保存日期
發酵乳產品要注意保存期限,離製造日期越近的產品,產品所含益菌比例越高,選購時要看製造日期,並拿冷度較冷、靠近冰櫃裡層的產品。
2.標示菌種
發酵乳應在產品上註明是哪一種菌種,及菌種數量,有標示的產品較有保障,且不要固定喝某一種產品,要常更換不同的菌種。另購買後更要在30分鐘內喝完,不要放在桌上喝一整天,否則益菌活性可能會降低。
碳酸飲料1天不超過2罐
陳雅惠營養師提到,喝碳酸飲料一天不超過2小罐約700毫升,因碳酸飲料含糖比例高,1罐350毫升就有150大卡熱量,若每天喝1罐,1年體重就可能多出7公斤,須爬樓梯80小時以上才能消耗掉。碳酸飲料中也含有食用色素,建議少喝橘子汽水、葡萄汽水,尤其成長發育中的孩子,應避免攝取過多食用色素。
1.選低卡
低卡碳酸飲料熱量降低很多,1罐 350毫升不到1卡,建議選擇。
2.咖啡因
碳酸飲料中也含有咖啡因,例如可樂和沙士,不過目前未在產品中標示含量,就學術統計上來說,1罐350毫克平均約35到45毫克左右。
同類產品做比較
購買飲料時,建議以同類產品做比較基準較好,例如茶飲料就比誰的熱量低、兒茶素含量高;纖維飲料就比誰的膳食纖維含量高;發酵飲料和碳酸飲料就比誰的熱量低。
掌握選購原則
喝飲料有時只是一種習慣、享受,建議應有計畫地選擇飲料,喝之前先想想要做多少運動才能把這些額外的熱量消耗掉,而原則不外乎就是總熱量越低越好、脂肪含量比例越低越好。
原文來源刊載於:蘋果日報 2006/8/12 楊琇雯、黃筱筠
留言
張貼留言
1.謝謝您願意在此留言
2.沒有blogger帳號者選擇【名稱/網址】
3.匿名攻訐、不相干之廣告將直接刪除
4.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如:
<b>粗體</b>, <i>斜體</i>, <a href="網址">描述文字</a>
5.如不願於單篇文章留言,可選擇﹝Mail﹞聯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