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0的文章

最新調查 腸瘜肉患者年輕化 2成未滿30歲

國內做最多大腸鏡健康檢查的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公佈最新調查,去年1萬304人做腸鏡檢查,發現罹患腸瘜肉的患者中,竟約21%的人未滿30歲,顛覆一般認為50歲以上才是高危險群的觀念。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腸瘜肉若不及早處理,尤其是腺瘤性瘜肉,癌化成大腸癌機率高達85%,而瘜肉年輕化可能與現代人飲食習慣高鹽高脂相關。 腸瘤性瘜肉易癌化 哈佛健檢中心也發現,去年45歲以下有腸瘜肉佔16%,比前年多1%,顯示年輕族群罹患人數確實逐年增加。而台大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邱瀚模則指出,台大健檢族群,多半是已在台大接受治療才一併做全身健查,40歲以下接受大腸鏡檢查病患不多,不過,30、40歲以下的腸瘜肉患者多半有家族病史。 腸瘜肉是大腸壁上因表皮不正常增生形成肉瘤,分增生性和腺瘤性瘜肉,其中腺瘤性瘜肉未來癌化成大腸癌機率高達85%。 患者多半喜愛重口味 去年聯安共有1萬304人做腸鏡檢查,其中30歲以下受檢者只有520位僅佔5%,但檢驗後有高達 111位有腸瘜肉佔21%,其中不乏學生,顯示瘜肉已非中年人才會罹患的疾病。鄭乃源醫師指出,醫學目前無法證實腸瘜肉與生活習慣有關,但分析111位30歲以下腸瘜肉患者,60%的人喜歡重口味飲食,16%有便秘、排便不順。 大腸直腸癌高居國內癌症死亡率的第3名,且多半腸癌細胞都是由腸瘜肉演變而來,建議40歲以前至少做一次大腸鏡檢查,自費做大腸鏡檢查時,只要事前簽立同意書,就可直接切除,一般可由健保給付手術費用,不過部分健檢中心須患者自行負擔手術費用,一顆瘜肉約需7000元。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0/06/12 陳韋婷

23歲女壓力大 鬼剃頭變全身禿

亞東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張英睿表示,日前門診一名23歲女子戴著口罩、帽子就診,問診後發現,該名女子為圓禿(俗稱「鬼剃頭」)中最嚴重之全身禿(又稱「宇宙禿」)患者,除了頭髮外,包括眉毛、腋毛、陰毛等,都在短時間內大量掉落。 張英睿醫師表示,這位女子疑因生活壓力過大造成鬼剃頭,其實圓禿一般為局部落髮,成因不明,通常在幾天或數週內發生,常令人措手不及; 飲食營養均衡攝取,可降低圓禿落髮風險,偏食或厭食症者,都會讓免疫功能下降,使毛髮養分不足更易掉落。 女性紮馬尾時要留意不可綁太緊 ,避免過度拉扯造成頭皮負擔,也可降低圓禿髮生機會。平時要避免用公用梳子直接接觸頭皮梳頭髮,尤其是頭皮易出油冒痘、紅腫敏感的人,以免細菌傳染導致頭癬,嚴重也會造成急性圓禿落髮。 每日掉髮100根內正常 國泰汐止分院皮膚科主任邱琬婷說,每個人的頭髮平均約有10萬根,一天約100根的落髮數目都在正常範圍內,可以一星期為週期來觀察落髮量,若起床後床單及枕套落髮平均超過100根,就算是不正常落髮。 除圓禿外,異常落髮還有雄性禿與因化療產生的生理體質性落髮。其中讓許多中年男性苦惱的「雄性禿」, 一般在25~40歲間就會出現前額兩側或頂部頭髮逐漸稀疏,其實只要症狀出現立即就醫,就可提高治癒效果 ,否則超過50歲通常毛囊便已萎縮,治癒效果便會微乎其微,將只能植髮或戴假髮片來維持外觀,治療方法除用敏諾西代成分生髮水如落健,也可口服柔沛,其中服用柔沛後,約有1%~3%男性患者會有輕微勃起障礙的副作用。 按摩頭皮舒緩壓力 邱琬婷醫師說,頭皮毛囊依據生長週期可分為生長期、過渡期與休止期,不論何種落髮,按摩頭皮都可幫助血管擴張,頭皮健康毛囊養分足夠,毛髮生長期便會延長,若毛囊受阻塞,會阻礙毛髮生長,造成髮量稀疏, 因此平時或洗髮時,可用雙手指腹按壓頭皮,舒緩壓力。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0/04/20 王心怡

奶茶惹禍?日喝500c.c. 8歲女結石

喝奶茶也得看體質!高雄有一位8歲女童,因為連續發燒、咳嗽到醫院急診,結果竟然發現右側輸尿管有顆0.7公分的結石,造成尿道發炎,醫師檢驗後發現,是因為小女童本身的體質有較多的鈣離子,又加上她每天都喝500c.c.奶茶,懷疑是因此導致結石。 這樣一杯冰涼的奶茶,很多人天天都要來上一杯,但是現在卻傳出,有個8歲女童天天喝500c.c.奶茶,卻可能導致她尿道結石。 小港醫院泌尿科醫師吳文正:「女童到醫院是以急性扁桃腺炎症狀,但是作檢查時,右邊腰敲起來會痛,作超音波,右邊腎臟有積水。」 透過X光片可以清楚發現,小女孩的右側輸尿管,出現這一顆大約0.7公分的小小石頭,當時因為這結石,讓孩子發燒了3天,右側水腎,只有國小二年級的孩子怎麼會結石,詢問下才發現,可能跟孩子平時的飲食習慣有大大的關聯性。 吳文正:「石頭成分分析起來有草酸鈣,從這個案例看起來的話,應該有一些體質因素,加上她的飲食方面的加重,造成她容易有這樣的結石。」 奶茶裡的奶類製品,含有高鈣,而茶類製品又含草酸,兩者加在一起容易助長結石 ,醫師判斷,小女孩愛喝奶茶,加上本身體質影響,導致高血鈣症,經過治療已經順利出院,但也特別提醒,對於小朋友喝下肚的飲料,大人們還是得特別小心。 原文來源刊載於: 2010/04/23 TVBS

上網可算 罹骨鬆機率

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因骨質疏鬆而骨折比例相當高, 女性每5人便有1人,男性約每10人中有1.2人。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黃兆山指出,台灣女性平均因骨鬆發生骨折機率達33%,在國際間屬相對風險高的地區, 且骨鬆骨折會造成不可回覆傷害,甚至致命 ,建議50歲以上婦女每3~5年應接受骨質密度檢測,或上網填資料評估10年內骨鬆風險,若為高危險群應多補充鈣質與維他命D或就醫治療。 黃兆山醫師指出,國健局統計女性因骨質疏鬆造成大腿骨骨折, 死亡率比沒有骨折者高出15% ,原因是骨折後易感染併發症。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隨年齡增長,身體對鈣質、維他命D吸收力下滑,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因荷爾蒙不協調,就可能造成原發性的骨質疏鬆;而次發性原因則包括內分泌疾病,或長期使用類固醇、腸胃道用藥和糖尿病用藥。國外研究顯示, 長期使用糖尿病用藥胰島素增敏劑者,骨折機率比不使用的糖尿病患者風險增加1倍 ;長期使用腸胃道用藥如制酸劑,也增加3到6成骨折機率。因此,若長期使用這些藥物的患者,每2年應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測追蹤,若測出密度值已小於負1,應使用藥物改善。 黃兆山醫師建議,若50歲以上不想自費做骨質密度檢測者,可先上網填寫由世界衛生組織設計的骨折風險評估表,計算10年內罹患骨質疏鬆風險,若在安全值內,則可暫緩自費檢測骨質密度。 連上網頁 http://www.shef.ac.uk/FRAX ,或是在搜尋網站上打上關鍵字FRAX(骨折風險評估),再將游標指向「計算工具」,選擇「美國(亞洲人)」依序鍵入資料。第10項「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指的是有無使用類固醇、糖尿病、腸胃道用藥;第12項骨質密度檢測數值,若未做過可不填,完成後按下計算鍵。 黃兆山醫師說,若骨密度已小於負1,加上患者必須長期服用胰島素增敏劑等藥物,屬於高風險者,便會建議患者使用骨質疏鬆的藥物,其中因口服藥物必須長期服用,若療程還未到達85%以上便自行停藥,骨折機率與未接受治療相當。 但不少患者因每天服藥感到麻煩,且短期內效果不明顯,因此近一半患者在3個月內會自行停藥,導致藥物浪費,因此提醒用藥患者不應自行停藥。  黃兆山醫師指出, 50歲以上婦女每天應攝取1200~1500毫克鈣質 , 維他命D約800~1000國際單位 。不過,一般飲食中每天攝取鈣質僅500毫克、維他命D僅400毫克,與建議量相

養生藥膳-足跟痛藥膳湯

每當我們靜止站立,或是平常步行,還是劇烈運動跑步時, 均需要倚靠雙腳的足跟部(跟骨)和附於足跟部的阿基利斯肌腱(即跟腱),跟腱旁之滑液囊、脂肪墊,小腿部位的比目魚肌等組織之間的協同作用,才能夠承負身體的重量和運動時之衝撞力量。 每次活動,最下方的足跟部是受力最大的部位,所以有很多人就會有足跟痛的問題產生。  典型足跟痛症狀就是常常有的人,一早醒來,下床時腳踏地板,就腳跟如觸電般,疼痛難受,需踮起腳尖才能走路,且在走些路後,症狀才逐漸減緩,這就是腳跟痛常見的現象。  造成足跟痛原因很多。有些人的工作必須長久站立、或走路太多,加上其所穿著的鞋子之尺寸或材質不適合、或個人運動不當、過度的拉扯、就容易有足跟痛;而體重過重的人,重量壓迫足跟,也會足跟痛;另有足部先天的異常,如扁平足、高弓足,或後天的小兒麻痺症,腦中風後遺症等行走時會姿勢或角度偏差的人們,也易足跟痛;老人家腰部脊椎退化或長骨刺,神經受壓迫,有時亦會牽引至足跟部份疼痛。  足跟痛大部分是足底部筋膜炎所致,但也有部分是跟腱發炎,比目魚肌炎,或足跟骨贅骨增生(跟骨骨刺),或運動過度而足跟骨疲勞性骨折,足跟腱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墊炎等病症,均會造成足跟部疼痛。通常只要經過醫師診療與X光檢查就可找出病灶的所在。但本病雖能查出病因與病灶,卻常常病情反覆,治療中仍有時疼痛,使人困擾不已。  中醫認為足跟痛乃是肝腎不足與肝腎虛陰所致。因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則筋骨失養,復感受風、寒、濕之外邪或過度操勞而慢性勞損,造成經絡瘀滯,氣血運行阻礙,使足跟部位之筋骨肌肉失去涵養而疼痛。足跟部依經絡所循行,在內經靈樞經脈篇中有曰:「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於然骨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又曰:「腎所生之病者…脊骨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是指足跟痛乃腎經火旺與氣血瘀滯、筋骨勞損而致,所以在中醫治療上,可選擇少陰腎經穴位作針灸與藥浴,內服則用滋補肝腎陰虛,通絡行氣活血之方法。  改善足跟痛的藥膳「養血通絡滋腎湯」源自於金元四大家朱丹溪先生之大補陰丸和明代龔廷賢先生於壽世保元中的滋陰降火湯加減合方,可滋腎水、降肝火、活血通絡。  1.藥方組成:淮牛膝3錢、生地黃3錢、全當歸3錢、炒白芍3錢、肥知母3錢、蜜水炒川黃柏錢半、黑元蔘3錢、大川芎1錢、玉桔梗3錢、炙鼈甲1兩(原方用龜板,但為保育類

新發現 治腎紅血球素 兼醫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將有治療新策略!陽明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原本用來治療洗腎或癌症病人貧血的 「紅血球生成素」 具清除血管中低密度膽固醇的能力, 可治療粥狀動脈硬化 。老藥新用的發現引起國際重視,將發表在心臟血管領域排名第一的國際期刊《循環》(Circulation)。  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肌梗塞及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幾名。動脈硬化主要是血中總膽固醇量超過正常值,累積在動脈壁內,引發血管長期發炎反應。陽明大學生理研究所李宗玄副教授研究團隊發表「紅血球生成素會抑制泡沫細胞的形成」論文,發現紅血球生成素具有新功能,可治療粥狀動脈硬化。  陽明研究 登上國際期刊  李宗玄指出,動脈硬化病變初期,吞噬膽固醇而形成的「泡沫細胞」扮演極重要角色,膽固醇累積在細胞內,會促進血管發炎因子的釋放,導致血管病變。  若能防止泡沫細胞形成,即可抑制或治療粥狀動脈硬化,這是一種新治療策略。  李宗玄以小鼠做實驗,證明在動脈硬化病變處的泡沫細胞含大量紅血球生成素,進一步證實,使用紅血球生成素會促進泡沫細胞清除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的能力,進而達到預防或治療病變的目的。  李宗玄表示,紅血球生成素主要用來治療慢性腎疾病或癌症病人的貧血症狀,研究團隊的發現,開發了紅血球生成素新的功能。目前已與榮總腎臟科合作,對貧血病人分成腎功能正常與異常二組進行臨床試驗,瞭解紅血球生成素的作用,未來考慮擴大運用到其他治療領域。  舊藥新用 另闢治療途徑  陽明大學生理所長高毓儒表示,目前治療動脈硬化藥物主要是抑制膽固醇生成,降低血膽固醇數值,但這些藥物有其限度及副作用。紅血球生成素不必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做新藥研發,舊藥新用開創動脈硬化另一個治療途徑。 原文來源刊載於: 中國時報 2010/04/05 張翠芬

補腦增強記憶力 枸杞菊花有妙用

時序到了四月,又開始一連串考試,不少家長關心子女的身體,希望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食補,讓孩子補腦醒腦,念起書來,事半功倍拿高分。中醫師建議,紅棗、枸杞、菊花、麥門冬等中藥材都不錯,沖泡熱水飲用後可補充腦力。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林胤谷指出,生活作息一定要規律正常、睡眠充足,這樣分析及記憶能力才會提升,千萬不要熬夜。有些人喜歡晚上熬夜唸書,但長期熬夜,對身體不好,且容易口乾舌燥。 在飲食方面,準備大考的學生們最好以清淡食材為主,不要食用過鹹或是太躁熱的食物,也應該避免飲用含糖份太高的飲料。否則容易分心且心浮氣躁,影響讀書情緒。 事實上,只要透過一些簡單中藥材,就可以達到不錯的補腦效果。例如,菊花、紅棗、枸杞、西洋蔘、蔘鬚以及麥門冬等中草藥,在熱水沖泡後,可以變成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飲品。 至於桂圓(龍眼乾),林胤谷則認為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吃。古書記載,桂圓具有安神補腦的作用,所以,有人為了準備考試,每天固定吃八至十顆。不過,體質虛寒的人吃多了桂圓,則不見得是好事。 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主任蔡德豐則認為,一般考生都應該可以多喝桂圓茶,用熱水沖泡十分鐘,味道甜甜的,藉此增強體力,補腦定神。 林胤谷強調,上述中藥才可以單用,也可以並用,就看個人的習慣。有人習慣在茶杯中放三五顆紅棗,或是丟一小把的枸杞,喝起來有一點點甜味,且不會膩,熱量又低,比外面販售的七百CC飲料還要好。 唸書準備考試,也要運動!林胤谷指出,即使坐在書桌前面,安靜地看書,也需要很好的體力。最好每天固定運動二十至三十分鐘,打球、跑步都可以,只要讓身體流汗,就能達到舒緩的效果。 林胤谷打趣地說,用腦過度就容易睡不好,如果可以保持思慮清晰,即使進了考場,看到不會的題目,依賴邏輯思考,猜答案的準確度也比較高。 在中藥複方方面,蔡德豐指出,對於考生來說,具有安定心神、補腦效果的「天王補心丹」是不錯的選擇,該藥能夠補氣,又不會太補,且不致引起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不過,在購買中藥材時,務必睜大眼睛,不要挑選來路不明的中藥材。林胤谷分析,紅棗、枸杞等藥材容易發霉,如果放在常溫下,只要一天品質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很多不肖業者會先用特殊的藥物去燻過,來延長保存期限。 林胤谷建議,家長們如果想至中藥房購買中藥材,幫小孩好好來個食補,最好至規模大一點、有信譽的中藥房,以免受騙上當,反而得到反效果。 原文來 源刊載於

降低熱量攝取 營養師推蔬果潤餅

潤餅是清明節的應景食品,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今天推出健康潤餅DIY做法,以蔬菜水果取代常一般內餡材料,熱量僅約傳統潤餅的一半。 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表示,潤餅依內餡材料不同,有台灣、福州、客家和北方潤餅之分,每捲潤餅所含熱量約250至300大卡,若再經過油炸,所含熱量更高;不只慢性病患在食用時需要「斤斤計較」,一般民眾也不應食用過量。 營養科說,民眾可以芝麻粉、啤酒酵母片與花生粉均勻混合後,取代熱量較高的花生糖粉;再準備苜蓿芽、紫高麗菜、大黃瓜絲、香蕉、蘋果、葡萄乾等食材做為內餡,就能做出低油、低醣、低鹽又高纖的美味潤餅,每捲等重的潤餅,所含熱量可降至100至150大卡,讓身體健康零負擔。 如果民眾比較喜愛傳統潤餅的味道,營養科建議,最好能用代糖取代糖粉,內餡避免選用三層肉或梅花肉,川燙過的瘦肉或雞肉絲,不要油炸、煎,也能降低熱量攝取。 原文來源刊載於: 2010/03/31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