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1的文章

用乾洗手防流感 易致富貴手

流感疫情肆虐全台,許多人怕被傳染,勤用乾洗手消毒雙手,但皮膚科醫師黃美月最近發現,有病患因頻繁使用乾洗手,引起俗稱「富貴手」的接觸性皮膚炎,雙手紅腫、脫皮。乾洗手含60~75%的酒精,濃度高易刺激皮膚,酒精揮發時也會帶走皮膚水分,較敏感乾燥的人最好少用,宜用肥皂及清水洗手。肥皂為鹼性,可選PH5.5-6.5間較溫和的胺基酸肥皂、洗手乳,含抗菌成分的如用後過敏,則要停用, 一般人用乾洗手後,要擦護手霜或凡士林保濕 。 酒精易刺激皮膚 黃美月醫師說, 用乾洗手時要充分塗抹雙手,並持續搓揉超過 10-15 秒,才能充分滅菌,但酒精成分會破壞皮膚細胞的保護層,酒精揮發時也會帶走皮膚中的水分,用完乾洗手後要趕快擦上護手霜或凡士林保濕,每天最好也不要用超過5次,以免使手部皮膚乾燥、發癢,甚至造成接觸性皮膚炎 ,雙手會紅腫、脫皮。膚質敏感或手部皮膚有傷口的人,最好改用肥皂及水洗手。 殺菌濕巾別擦臉 有些濕紙巾標榜可殺菌消毒,黃美月醫師提醒,這類濕紙巾含有酒精或殺菌成分,只適合皮膚不易過敏、沒有傷口的人使用,但也絕不要拿來擦臉或擦鼻涕等,以免太刺激,擦臉或鼻子最好用含純水、無香料的濕紙巾輕壓,別大力搓揉以免刺激鼻部皮膚。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1/3/3

乳齒不健康 恐影響齒列整齊

首任中華民國兒童牙醫學會常務理事的兒童牙科醫師鄧乃嘉表示,6歲以前的歐美國家兒童平均蛀牙顆數為2顆,而台灣兒童平均蛀牙顆數為4.3顆,且85%有蛀牙,顯示台灣兒童蛀牙問題嚴重。由於6歲以前尚屬乳齒,乳齒若蛀牙嚴重,不但未來恆齒會常蛀牙,且7成會有齒列整齊問題,需加以矯正,因此從 乳齒時期就需要重視蛀牙問題 。 鄧乃嘉醫師表示,許多父母都有錯誤觀念,認為反正乳齒最後都會脫落,因此不必特別在意蛀牙問題。其實,乳齒是未來恆齒健康的關鍵,建議小孩長出第一顆乳齒時就該至牙科診所諮詢,同時少吃點心、注意口腔衛生,之後持續每半年檢查一次,讓小孩從小習慣檢查牙齒,比較不會畏懼看牙。 小心乳齒常蛀牙 鄧乃嘉醫師表示, 若乳齒經常蛀牙,未來恆齒蛀牙機率也會增高,尤其6歲至12歲時,是屬於乳齒、恆齒同時存在混合期 ,若乳齒蛀牙,細菌容易附著到附近剛長出的恆齒上,導致恆齒蛀牙,建議除定期看牙醫外,父母平時可多觀察孩子牙齒。 7成機率需矯正 剛長的恆齒不夠堅硬,若遭受蛀牙細菌侵襲,不但蛀得快,也會影響齒列整齊。研究顯示若乳齒蛀牙嚴重,有7成機率未來需矯正。 只靠刷牙還不夠 想避免乳齒蛀牙,除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平時要少吃甜食,避免口腔環境長時間處於酸性,不要認為只要刷牙就能避免蛀牙。 長牙後諮詢牙醫 要掌握乳齒健康先機,建議幼童長出第一顆乳齒時就要諮詢牙醫意見,鄧乃嘉醫師表示,蛀牙是長期生活習慣造成的問題,若能從一開始建立正確的口腔衛生觀念,就能早一步預防蛀牙。 每半年塗氟一次 氟可促進牙齒修復能力,並抑制口腔內細菌,鄧乃嘉醫師表示,除早晚各刷牙一次,5歲以下兒童每半年可至牙科診所免費塗氟,5歲以上兒童則可選用含氟兒童漱口水,每周用一次。 少吃甜食與點心 建議少吃糖分與澱粉類點心,容易造成蛀牙,而且要避免吃太多次點心,因為食物進入口腔5分鐘後,口腔環境就會呈現酸性,若一天進食次數過多,口腔便會長時間處於酸性,容易造成蛀牙。 父母要從旁協助 要預防兒童蛀牙,父母扮演很重要角色,不僅本身要注意口腔衛生,避免因餵食、共用餐具而傳染口腔細菌給小孩;同時切忌經常以甜食安撫小孩情緒。最重要的是,要記得每半年帶小孩至牙科檢查牙齒一次,同時多諮詢牙醫意見。 常蛀牙先找原因 鄧乃嘉醫師表示,若有蛀牙,建議先至牙科診所檢查,牙醫師會根據蛀牙的型態、類別分析原因,例如因為天生

早餐聰明吃 顧胃氣增抵抗力

不少人常因忙碌而隨意打發早餐甚至不吃,有些人則為追求養生,在早晨只攝取蔬果汁或生菜沙拉等冰涼食物,中醫師張家蓓表示,長期不吃早餐或只吃冰涼食物會讓胃氣受損,除了易影響腸胃功能運作,還會有精神不振、抵抗力變差及膚況、氣色不佳等狀況,而在中醫理論中冷食也易傷肺,進而引發咳嗽、呼吸道過敏或感冒等不適, 早餐宜吃粥、現做三明治等熱食幫助暖胃,並避免空腹喝咖啡或茶,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而傷胃 。 早上9點前吃完 中醫師鄒瑋倫指出,吃早餐可喚醒胃氣、使腸胃正常蠕動並讓代謝機能正常,建議在早上9點前進食完畢,可避免早餐及中餐間隔的時間太近、來不及消化而增加腸胃負擔的問題,習慣10點多或11點接近中午時間才吃早餐的人,可在中午或下午2、3點時喝無糖豆漿、牛奶、沖泡式燕麥飲等流質食物,較好消化又能增加飽足感。 每天吃早餐,攝取蛋白質和澱粉,可避免胃氣受損,也能補充能量。 兼顧澱粉蛋白質 吃早餐時,張家蓓及鄒瑋倫中醫師皆建議要兼顧澱粉及蛋白質等營養,澱粉能給予立即性的能量及飽足感,蛋白質則可提供大腦能量,有助維持精神並讓思緒清楚,可選擇瘦里肌肉或鮪魚和蔬菜的三明治1個,或御飯團、茶葉蛋各1 個,再搭配1杯約350c.c的熱牛奶或豆漿。另外,早餐吃粥雖可養胃氣,但鄒瑋倫醫師不建議單獨吃白粥,以免消化吸收速度太快導致血糖不穩,宜搭配蛋、瘦肉及蔬菜、菇類、五穀雜糧等食材烹煮,補充蛋白質的同時也可攝取纖維質幫助消化。 蔬果汁或生菜沙拉等屬寒涼食物,不宜單獨當早餐吃,以免傷胃。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1/3/8

每天吃紅肉勿超過70克 降罹癌風險

英國政府預計依該國研究建議,將每人每日攝取紅肉的上限從90克降為70克,約為不含手指的1個掌心大小,也就是每周紅肉攝取量低於500克,以減少胃癌、大腸癌及乳癌等罹患風險。 深海魚1周3次 營養師賴聖如表示,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質、脂肪及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當中的防腐劑、亞硝酸鹽等添加物,易增加致癌機率,宜少吃加工肉品、控制肉類攝取量,並 多吃含維生素C、E等營養素的蔬果抗氧化,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破壞,提高身體防禦力 。 牛、豬等紅肉的飽和脂肪酸比例高,吃多易增加乳癌、大腸癌風險。 營養師賴聖如指出,成人1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約為5份,動物性蛋白質的肉類比例勿過半,以最高2.5份肉來說約為70克,另1半則吃植物性蛋白質的豆腐、豆漿等豆製品,半塊盒裝豆腐或1杯240c.c.的豆漿為一份。牛、羊、豬等紅肉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每周宜有3次改吃鱈魚、鮭魚等深海魚肉,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抗發炎、調節身體免疫力及防癌。 鱈魚、鮭魚等深海魚肉,可減緩身體發炎反應、有益防癌。 糙米全麥助抗癌 主食如糙米、燕麥等未經去殼皮等程序的全榖、全麥類及地瓜、山藥等根莖類,相較於白米或麵條等,含有較高營養素,可減少致癌物產生,建議1天內有1~2餐吃全榖、全麥或根莖類,或煮飯時將這類食物和白米以1:1比例調配。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