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09的文章

藥膳湯 消脂茶 輕鬆去脹

今天是端午節,粽子雖然好吃,但糯米吃多卻易消化不良,造成腸胃不適。藥膳老師周承俊就利用山藥、蓮藕、冬瓜、薏仁、陳皮、烏梅等具有健脾開胃、利尿消腫效果的食材,示範清爽的養生湯方和飲品,做好了脾胃保養,就能輕鬆享用粽子大餐。 荷藕烏雞湯 材料: 烏骨雞1/2隻、豬腱子肉2個、蓮藕240克、白山藥240克、乾燥荷葉1/4張、蜜棗6~8粒、紅棗10~12粒、生薑2片 調味料: 西洋參3~4片、鹽、冰糖、米酒、香油各少許 1 汆燙 荷葉洗淨,汆燙後備用,雞肉、山藥剁塊,蓮藕切片備用。 2 燜煮 加水蓋過所有食材,以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5小時,加西洋參再煮5分鐘,以鹽、冰糖、米酒、香油調味即可。 薏仁排骨冬瓜湯 白木耳和冬瓜嘗來滑潤爽口,以豬小排熬煮的湯頭喝來很清鮮。 材料: 大薏仁70克、冬瓜600克、豬小排200克、茯苓12克、紅棗8~12粒、白木耳30克、薑3~4片、棉布袋1個,鹽、冰糖各少許 1 備料 白木耳洗淨泡發後,剪去蒂頭,薏仁洗淨泡水2小時。冬瓜去皮、籽,切成塊狀後,將皮、籽及茯苓裝入棉布袋綁緊。 2 烹煮 豬小排汆燙後與薏仁、紅棗、薑片和棉布包加水放入鍋中煮至薏仁熟爛,再加冬瓜、白木耳以冰糖、鹽調味即可。 洛梅消脹茶 洛神花和烏梅讓茶飲酸甜順口,常喝可潤澤肌膚,潤腸通便。 材料: 洛神花10朵、烏梅8粒、西洋參2片、紅棗2粒、枸杞6~8粒、黃耆2片、乾燥桂花少許、桂圓肉3~4粒、水600c.c.、西瓜皮200克 調味料: 冰糖少許 裝飾: 紅棗、枸杞、桂花各少許 做法 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滾後,轉小火續煮3~5分鐘,熄火後過濾即為茶底。杯中放入少許紅棗、枸杞、桂花裝飾,注入茶底,並以冰糖調味即可。 消脂美顏茶 芳醇微甜的茶湯,喝來爽口,也可以消食積、治療胃脹。 材料: 荷葉1/5張、炙山楂112克、炙甘草9片、廣陳皮75克、黃耆112克、紅棗8粒(去核)、麻仁112克、水1000c.c. 調味料: 冰糖適量 做法 將所有材料加水,以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5分鐘熄火,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 寓醫於食 常保健康 食補料理講師周承俊曾遠赴四川成都學習藥膳與食療知識。他說,經常食用對身體有益的藥膳,才能常保健康,透過享受美味料理就能擁有健康,也算是藥膳迷人之處。若湯汁要清澄不濁,肉類食材一定要先汆燙去除血水雜渣;另外,熬湯時只要放幾顆蜜棗、紅棗,湯頭自然就很...

喝強身茶飲 防端午瘴氣

今(28)日端午節前後,節氣為小滿與芒種,國曆5/22至6/21,這段時節不僅天氣轉熱,濕氣也比較重,容易讓人生病,所以古人端午節會在門口用雄黃與艾草來驅除瘴癘之氣。自行開業中醫師李家雄表示,《本草綱目》中要強化免疫,常用羌活、獨活、桂枝、藿香與葛根等藥材,若再搭配能活化五臟六腑的中藥,就能兼顧血氣順暢,在這段期間就能減少疾病上身的機會了。 香薷黃蓮茶 防中暑 材料: 香薷3.5克,黃蓮1克 作法: 鍋中放入約500c.c.的水與黃蓮,大火煮開後轉中火續煮5分鐘,再加入香薷,滾1分鐘,熄火後可放入保溫壺中,1天內可分多次少量飲用。 注意: 虛寒、元氣虛弱者不宜飲用。 適合對象: 易因炎熱而頭痛與嘔吐者、長時間在戶外的人。 作用: 香薷能清心肺,而黃蓮能鎮肝氣,兩者一起服用,能解渴止盜汗,可舒緩因炎熱造成的頭痛與嘔吐,也能預防中暑。另外,旅遊在外或天氣悶熱也適合飲用此茶飲。 葛根茶 生津止渴 材料: 葛根3.5克、黨參3.5克、白朮3.5克、桂枝2克、柴胡2克 作法: 葛根加500c.c.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續煮至水量減半,續入黨參、白朮,轉大火煮滾,再放桂枝、柴胡,續煮1分鐘即可,溫飲或熱飲。 注意: 上述份量為一劑,一天不宜超過兩劑,腸胃虛弱者飲用過量易傷胃。 適合對象: 易口乾舌燥或體溫調節不良者。 作用: 天氣悶熱時能促進發汗,有助調節體溫以及解熱;對天氣燥熱引起的口乾,有生津止渴的功效,還可改善筋骨痠痛與鼻子過敏。 藿香茶 止噁振食慾 材料: 藿香3.5克,若為新鮮藿香則需7克 作法: 300c.c.水以大火煮開後放入藿香,轉中火續煮3分鐘,再熄火去渣,放入保溫瓶中,溫飲或熱飲皆可。 注意: 身體虛弱者不宜飲用,上述份量為一劑,一般人一天也不宜超過三劑,過量易讓人氣虛乏力。 適合對象: 易因天氣濕熱而噁心嘔吐或食慾不振、感冒易腹瀉者。 作用: 藿香能解暑、調理脾胃,可緩解因濕熱所引起的噁心、食慾不振。常有腸胃型感冒的人,一有症狀就可服用,可與紫蘇二活茶隔天交替飲用。 紫蘇二活茶 緩過敏 材料: 紫蘇3.5克,羌活、獨活、乾薑各2克,黑糖1克。 作法: 鍋中放入1000c.c.水,將所有材料放入,大火煮開後再轉小火續煮約20分鐘,讓水量減少至約400c.c.後關火,放入保溫瓶中,溫飲或熱飲即可。 注意: 嘴巴苦臭,且身上有疔瘡化膿者不宜喝。 適合對象: 皮膚過敏...

按摩背部 比搓肚助消化

愈接近端午,天氣愈來愈潮濕悶熱,有礙腸胃消化系統的運作,再加上這幾天已開始吃粽子等難消化的食物,覺得腹脹、不舒服的機會也大增。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 一般人肚子飽脹時經常會摸肚子、拍肚皮,但其實以中醫觀點來說,此時較好的處理方式為按摩背部,因為內臟器官的相關反射點幾乎都在背上,而按摩肚子可能會更難消化 。 許多人體經絡與內臟器官的反射點有關,例如大家較為熟知的腳底、耳朵,上面有許多臟器反射點,不過,黃中瑀醫師表示,從中醫理論來說,在背部如肩胛骨下緣到腰部的範圍,就屬於腸、胃最密切相關的反射點,所以經常按摩此處,可以強健脾胃,幫助消化。而吃得很飽時直接擠壓按摩肚子,會給腸胃過大的刺激,反而不利消化,所以古時才有台語俗諺:「肚子愈搓愈大。」指的就是一直摸肚子可能會阻礙消化,腸胃若是難消化,可能會造成肚子鼓脹的情況愈明顯。 由上往下推按背部 最好的消脹按摩方法是用手掌最多肉的地方,按摩背部肩胛骨下緣到腰部的高度,一次按摩一邊,每次都是由上往下推,進行3、5次後再換邊。 黃中瑀醫師提醒,也可以直接按摩下背處的腎俞穴,同樣也可幫助消化,尤其是兒童經常會出現消化不良而脹氣的情況,家長可用手輕推孩子的背部。腎俞穴位置是肚臍正後方的脊椎往左右兩側約2橫指寬度處,左右各一個。 輕輕敲打小腿外側 除了按摩背部之外,黃中瑀醫師也推薦一個敲打腿部胃經的方法:先坐在椅子上,將腳曲起,輕握拳頭後敲打小腿外側,從膝蓋下一直到小腿的一半即可,每次都是由上往下敲,不要由下往上敲,約敲3、5次即可換邊;另一方法是直接以食指和中指按摩足三里穴,位置是膝蓋下4橫指、旁開2指處,黃中瑀醫師特別提到,要用力按壓才行。 握拳擊掌助消化 手掌也有可以幫助消化的穴位,感覺腹脹不適時,可兩手互相敲打。 Step1 先找出手掌最多肉的地方,此處稱為魚際,手掌的中央則為勞宮穴,兩者同樣都是反射腸胃的地方。 Step2 一手握拳,另一手張開,用握拳手的魚際處敲打另一手的掌心,約15下換手,可同時刺激魚際和勞宮穴。 平常輕按肚臍周圍 若還是很想按摩肚子,應在平常未吃東西時,用食指與中指或手掌魚際處先順時鐘繞肚臍按摩幾圈,再逆時鐘按摩幾圈,可預防腸胃機能障礙。輕推即可,不必重壓,剛吃飽時不可按摩肚子,以免肚子不舒服。 溫熱毛巾敷15分鐘 腹部若是在溫暖的環境下,腸胃消化運作會比較順暢。黃中瑀醫師提到,現在很多人長時...

易皮癢 脹氣者 少吃粽子

端午節快到了,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若是皮膚容易過敏的人不適合吃太多粽子,因為粽葉中的某些成分在中醫理論中會讓皮膚敏感的人引發過敏現象,所以知道自己的皮膚比較敏感或是過敏體質者,不要吃太多粽子。另外, 粽子不好消化,易脹氣、消化不良的人少吃 ,黃中瑀醫師還建議可搭配山楂茶、麥茶飲用,幫助消化,但不要喝太甜的飲料如加糖果汁等。 停吃 多喝水減敏感 皮膚敏感者可能會因粽葉中的某些成分引發過敏,醫師不建議吃太多粽子。 皮膚敏感者若吃多了粽子,可能會出現皮膚癢、紅疹等過敏症狀,黃中瑀醫師說,其實看到皮膚因吃太多粽子而發癢時不用太緊張,只要停吃一段時間、多喝水,即可減緩過敏現象。而吃粽子引發身體不適的情況較多是因為消化不良,黃中瑀醫師提醒, 糯米屬於較不好消化的食材,加上人體在傍晚、晚間消化代謝速率較慢,所以還是儘量在白天吃粽子較好 ,不要把粽子當晚餐、消夜。 白天吃粽子,一次也不要吃太多顆,每人1顆即可,但要當餐減少如芋頭、米、麵等澱粉類攝取,還要多吃蒸煮的青菜好幫助消化。 山楂 麥芽茶助消化 山楂茶和麥芽茶都可搭配粽子來喝,幫助消化。 山楂茶、麥芽茶這兩個都可 「消米積」 ,意思是針對糯米造成的脹氣和消化不良,以山楂和麥芽的緩解效果較好。不過,黃中瑀醫師也提醒,山楂茶可用3至5片山楂沖泡250c.c.熱水後悶5分鐘即可喝,但口味較酸,不要加太多糖,因為過多糖分也會阻礙消化。 一般無糖茶飲也可用來搭配油膩的粽子,助腸胃運作,但不要喝冰的,以避免更加消化不良 。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05/18

頭暈 發燙 沒胃口 小心夏季熱

本週氣候早晚偏涼,到了中午卻變得非常炎熱,很多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人紛紛出現頭昏、身體發熱、沒胃口的情況,這就是中醫所稱的「夏季熱」。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這兩週出現夏季熱症狀的人很多,要特別提醒的是,端午節(5/28)前後兩週都是夏季熱的好發時期,飲食上要多注意,少吃冰、吃點不冰的西瓜,可預防暑熱、緩解夏季熱。 夏季熱和中暑不一樣,中暑會身體發燙到38.5℃以上,且伴隨昏厥等急性症狀,而夏季熱是低燒,不太會超過38℃ 。黃中瑀醫師說明,夏季熱以前多半隻發生在小朋友、老人等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人身上,但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經常發生夏季熱症狀,推斷可能是現代人較少運動、愛吃冰品,導致身體代謝能力變差,體內水分補充也不夠,就會更不舒服。 看症狀 頭昏 發熱 吃不下 夏季熱也會出現如普通感冒般的症狀,如流清鼻水、頭昏、頭痛等,以下四項為常見的夏季熱症狀,若都有出現,可以用緩解法先自我消除症狀。 身體輕微發燙,以溫度計測量約38℃。 覺得頭重、頭痛,整個人懶洋洋的。 沒有胃口、吃不下東西。 口乾舌燥但不會很想喝水。 緩解用 吃不冰的西瓜 黃中瑀醫師說明,當有前述症狀時,可以吃幾片不冰西瓜,因為西瓜的甘涼屬性可退體內虛熱,而虛火過旺時就會有頭痛、全身發熱、口乾舌燥的情況。且西瓜還能養中氣、補充水分,吃個1、2片即可。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吃冰西瓜,因為冰涼食物反而更不利消暑,會阻礙體內循環代謝,若是一次買大顆西瓜只能放冰箱冰存的話,須先拿出放陰涼處退冰後再吃。另外,不建議晚上吃西瓜,可能會半夜頻繁上廁所或腹瀉。 蒸梨子取汁喝 除了西瓜之外,黃中瑀醫師也建議可喝梨子汁,方法是用半顆水梨削皮去籽後,放在碗裡加水剛好蓋過水梨,入鍋蒸約15至20分鐘,取梨子汁喝與吃梨子肉即可。一天可吃1至2次,無攝取時間上的限制,不過有些人吃了以後可能會有排便較稀軟的現象,屬於正常情況,若是出現了嚴重腹瀉的情況,就應該停止吃並立即就醫,因可能是其他疾病所造成的不適。 飲仙草茶可解熱 有許多青草茶都有解暑作用,但黃中瑀醫師表示,青草茶屬性較涼,以目前天氣狀況來說,還不用喝青草茶消暑,且青草茶混合多種材料,無法確知真正效用,不如喝仙草茶,單一種材料就能緩解夏季熱。可在中藥行買乾仙草後回家自己煮1鍋放涼後喝,每天喝1至2杯即可,喝不完放冰箱保存,要喝時拿出來退冰再喝,不要喝冰的,或把要喝的量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