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0的文章

6歲前 治療近視效果好

國民健康局日前調查發現,小一新生有2成罹患近視。兒童眼科醫師林超群說,6歲前兒童眼睛還在發育,眼球外壁柔軟易變形,上小學前如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如畫圖、打電腦等,容易近視,但及早治療多半可恢復,應從3歲起定期檢查,掌握6歲前的大腦視覺細胞發育黃金期。 3歲起定期檢查 嬰兒出生時是遠視,隨年齡成長,眼球逐漸變長,遠視度數會逐漸降低,3歲以後,眼球會漸漸發育完全,遠視消失,但如用眼過度,就會開始近視。因此,最好從3歲開始,每3個月檢查一次視力,發現有近視傾向馬上就醫。 依年齡用散瞳劑 假性近視是近視的初期,發生前3個月內治療可完全恢復。治療時常用散瞳劑,6歲前兒童因視覺未發育完全,不建議使用藥效長達7-10天的長效型散瞳劑(阿托品Atropine),可用藥效只有4-6小時的短效型散瞳劑。 要一併檢查散光 看書姿勢不正確、不當揉眼,導致眼球變成橢圓形,就會出現散光 ,有些兒童天生角膜發展異常,若未早期發現,容易使近視度數加深,甚至因視覺未正常發展,大腦視覺功能減退,形成弱視。 眼睛離桌40公分 近距離用眼容易使睫狀肌持續收縮,造成近視加深,學齡前兒童看書、寫字時,容易姿勢不正確,眼睛與書本或桌面距離過近,家長要注意要與桌面保持40公分以上的距離。 寫字畫圖選粗筆 除了看書、看電視,寫字畫圖時,學齡前的小朋友,盡量避免拿筆寫字,如要提前學習,要挑選顏色重、筆劃粗的筆,練習本的格子也不要太小,每天寫字、畫畫的時間也勿超過1小時。 讀物字數勿太多 幫學齡前小朋友選擇童書時,要注意字不要太多,字體大小適宜、印刷清晰,可選擇圖片較多的繪本,也要注意紙質是否會反光,避免造成眼睛疲勞。 聽力學習少用眼 6歲前小朋友眼球外壁柔軟容易變形,每天閱讀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6歲的學前教育,可用聽力學習代替閱讀,如學語言可聽CD,看書可由家長朗讀,孩子以看圖片、聽故事方式學習,避免過早用眼。 學習才藝勿過早 如讓小孩學樂器、珠算等才藝,因需近距離、長時間用眼,容易近視,林超群醫師建議,最好等到國小中年級後學珠算,學樂器讀譜時勿用眼太久,每30分鐘要休息一下,並選擇字體大的鋼琴譜本,在光線充足的地方練習。 學齡前少用電腦 使用電腦容易使眼睛疲勞,不要讓幼兒太早接觸電腦,將電腦螢幕調整至最清晰、穩定。電腦應裝置不反光、過濾輻射線良好護目鏡,電腦螢幕應避免照明光源或日光...

長期吃全素 易缺B12 鈣 鐵

據衛生署統計,台灣吃素人口約200萬人,營養師劉怡里表示, 長期吃不含奶蛋的全素者,易缺乏存在於肉類、海鮮、蛋等葷食的維生素B12 。另外蔬果雖含鈣、鐵等營養素,但蔬菜中的纖維、植酸、草酸等,易影響鈣質吸收,而植物性鐵質的人體吸收率,也較動物性鐵質低,茹素者需做好營養補給,才能避免貧血、骨質疏鬆等問題。 黑芝麻糊 補充鈣質 長期缺乏維生素B12,輕微有記憶力減退、焦慮不安、食欲不振等情況,嚴重則恐導致惡性貧血,全素者可每天吃1顆酵母製成的健素糖或1顆綜合維生素錠劑,補充維生素B12,吃奶素或奶蛋素的人則喝牛奶,同時補充B12及鈣質,每天約2杯240c.c.。全素者除了吃深綠色蔬菜以及豆製品,建議每天再吃一碗黑芝麻糊,增加鈣質攝取量。 維生素C 助鐵吸收 木耳、金針菇、紫菜及海藻等食材,同時含有鈣、鐵等成分。 缺鐵會造成貧血、易疲勞等,可選青江菜、菠菜等鐵質含量高的蔬菜,搭配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奇異果、柳丁等幫助鐵質吸收。而 主要來源為海鮮的鋅是維護男性前列腺素正常運作及穩定血糖的成分,吃素者可由堅果及燕麥、小麥胚芽等穀物攝取 ,堅果類每天可吃免洗湯匙1平匙量,但要減少其他用油量,燕麥等也需替代部分主食,以免熱量過多。另外,吃素者除了以米飯、麵包、南瓜等澱粉類增飽足感,宜搭配豆製品,才能均衡獲取甲硫胺酸、離胺酸等必需胺基酸,防止免疫力下降。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0/10/27

5營養素 提升免疫力

時序入冬,日夜溫差越來越大,許多人因此感冒、咳嗽,平時多吃可提升免疫力的食物,就能減低感冒機率。營養師張亞琳表示,可多攝取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 A、C、E與多酚化合物,另外,富含Omega-3的食物如堅果類食物等,由於能降低身體的發炎激素,因此也具有提升免疫力的效果,只要多攝取這5類營養素,就能避免經常感冒。 張亞琳營養師表示,感冒、發燒是身體發炎的表現,體內白血球會增多,以便與入侵的細菌、病毒對抗,當身體感染發炎時,細胞遭受較大的氧化壓力及傷害,會增加罹患慢性病或癌症的風險。若平時多攝取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A、C、E,能提升免疫力,減少感冒、發燒機率。而 Omega-3脂肪酸能保護人體細胞,讓細胞較不會破裂,且能降低身體面臨細菌攻擊時產生的發炎激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 維生素A 可保持上皮組織正常狀態及功能,也是黏膜分泌的必需營養素。張亞琳營養師表示,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包括胡蘿蔔、南瓜、甜椒、番茄等,若以一個飯碗為1份計算,建議每天吃3~4份。 維生素C 能促進膠質形成、維持細胞緊密排列,降低病毒入侵可能,多數水果含維生素C,其中芭樂、木瓜、柳丁含量較高。但水果糖分較高,宜適量攝取,以一個飯碗為1份計算,每天建議吃2~3份即可。 維生素E 可強化細胞膜,減少氧化壓力對血球或細胞的傷害,維持血球健康,張亞琳營養師表示,五穀雜糧、胚芽等都富含維生素E,建議每天可吃一碗的雜糧飯。 多酚化合物 自由基會攻擊正常細胞,增加癌症風險,多酚化合物可清除過剩自由基,阻斷氧化傷害,還可抑制細菌生長,桑椹、藍莓、紅莓、綠茶等都含多酚化合物,每天吃一種。 Omega-3 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保持細胞彈性,減少發炎機率,堅果類如腰果、南瓜子、夏威夷果等都富含Omega-3。因堅果含油脂,建議每天減少10c.c.食用油,攝取2湯匙綜合堅果,對健康更有益。 可補充綜合維生素 感冒時食慾差吃不下,或目前飲食無法達到足夠營養素攝取量時,可利用綜合維生素補充劑來加強身體的抵抗力。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0/11/19 報導╱張雅淳

飯後1小時再喝茶

喝茶好處很多,例如降血脂、降膽固醇等,但其實喝茶有一些禁忌,中醫師吳建隆表示,許多人喜歡在飯後馬上喝茶,認為可以清腸去油,但由於茶葉中的單寧酸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得不易消化,反而會造成腸胃蠕動緩慢,因而產生便秘問題,建議飯後1小時再喝茶。另外, 飯後喝茶也會阻礙鐵質的吸收,容易造成貧血,而原本就有貧血問題的人,更要避免 。 虛寒體質慎飲 茶水屬於冷性飲料,吳建隆中醫師提醒虛寒體質的人飲用時要特別小心, 若要喝茶,記得要喝熱茶,不要喝冷茶,以免讓體質更加虛寒,因而影響腸胃,造成腹瀉。另外,腸胃不舒服也要避免喝茶,也容易會有腹瀉問題。 空腹 低血糖勿喝 吳建隆中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指出, 茶葉中的兒茶素成分可在短時間內迅速降低血糖 ,由於空腹時血糖較低,若喝茶會導致昏眩、心悸,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的情況,因此應避免空腹喝茶。另外,原本已有低血糖問題的人,平時也應盡量避免喝茶。 吃飽勿馬上喝茶 很多人習慣吃飽後立刻喝茶,認為可以消油解膩,吳建隆中醫師表示茶葉含有單寧酸與鞣酸,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成分變得較難消化,同時影響鐵質吸收,長久下來容易造成便秘與貧血問題,建議吃飽後一小時再喝茶,而貧血的人也應避免長期喝茶。 勿飲茶服藥 許多人平常習慣把茶當作白開水喝,甚至喝茶服藥。吳建隆中醫師表示, 喝茶不宜過量,茶並不能取代白開水,尤其不建議以茶服用藥物 ,以中醫理論來說,茶易解藥,而以西醫角度, 茶葉中的鞣酸、茶鹼成分,若與藥物結合在一起,會使原有的藥物喪失 ,因此應以開水服用藥物,而且服用藥物後的2小時內避免喝茶。 生理期需注意 生理期時,要避免喝濃茶,因為濃茶含有大量咖啡因,會刺激神經、心血管,可能會造成經血流量突然增加、經痛。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0/10/22 報導╱張雅淳

熬夜 壓力大 年輕女生也有更年期肌

日前24歲日本女星宮崎葵上節目時,被網友指出眼周爬滿細紋,醫美中心院長馮中和說,40幾歲後才出現的更年期肌膚狀況如乾澀、細紋、暗沉等,因作息、飲食不正常及壓力、長期待冷氣房等因素,20幾歲女性也會提早老化,除以脈衝光等療程改善及加強保濕,也要做好清潔與角質更新,讓保養成分有效被吸收,並從飲食補充維生素C與膠原蛋白,助抗氧化並維持皮膚彈性。 角質更新助吸收 清潔及適度去角質可提高皮膚吸收率,讓保養成分有效滲入。1周去一次角質,早晚各洗臉一次,乾性肌早上用清水洗即可,敏感肌建議用溫和的不起泡洗面乳。 加強保濕防乾燥 秋冬季節更需加強保濕,為皮膚提供足夠屏障,避免乾澀、敏感與小細紋等情況,乾性肌膚者可選油脂比例較高的乳霜加強潤澤,油性膚質的人則選用質地較清爽的乳液。 先按摩再擦眼霜 眼皮較薄,膠狀或乳液狀眼部保養品就夠。擦之前先以指腹由內往外按眼周5分鐘促進循環,再擦含膠原蛋白、胜肽類成分的眼膠或乳液,一眼用量約一米粒。 吃維生素C蔬果 奇異果、柳丁、彩椒等蔬果,含維生素C可抗氧化、美白,平時可多攝取;若想服用保健品,每天吃1顆綜合維他命即可滿足人體需求,不需刻意補充其他錠劑或保健飲品。 飲食補膠原蛋白 人體的膠原蛋白在25歲過後就容易流失,除了擦保養品之外,也可以吃豬腳、牛筋等膠質含量豐富的蹄筋類食物,幫助補充膠原蛋白,讓皮膚維持彈性及保濕度。 脈衝光速效改善 脈衝光的不同波長可改善細紋、暗沉等問題,可以依需求調整,全臉每次約5~6000元,眼部約2~3000元;眼尾等動態紋明顯者可以施打肉毒桿菌,約1萬~1萬5000元。 酸性成分選一種 在家用A酸(Tretinoin)、果酸等代謝角質,後續保濕沒做足易造成敏感,到專業診所進行較安全。擦保養品時勿同時擦不同酸性成分,以免過度刺激皮膚。 睡眠充足少熬夜 作息正常及睡眠時間充足,可以讓荷爾蒙分泌維持正常,增加身體代謝與修復力,皮膚狀況也會較穩定,減少敏感並避免提早老化,最好養成規律作息習慣且不要熬夜。 少吃油炸 燒烤物 高溫油炸、燒烤食物含過氧化物及自由基,易使皮膚老化而有乾燥、皺紋等情況,日常飲食應盡量以蒸、煮、涼拌等較為清淡的飲食為宜。 敷面膜 10分鐘就好 秋冬用面膜,原則上3天至1周敷一次即可,可依個人肌膚狀況而定,敷的時間約10分鐘,以免敷太久因面膜中的水性成分揮發、變乾,...

睡覺痛醒 恐罹叢發性頭痛

今年入秋氣候忽冷忽熱,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王署君醫師表示,若晚上睡覺會頭痛到痛醒,且發作時會流眼淚、流鼻水,就有可能患了叢發性頭痛。每年11至隔年3月是叢發性頭痛發作的高峰期, 發作時只痛單邊,疼痛的一側眼周及太陽穴會痛,伴隨流眼淚、流鼻水,易誤以為是偏頭痛或鼻竇炎 。 病灶在下視丘 叢發性頭痛的發病原因不明,目前僅知病灶在下視丘,疼痛發作時單邊眼周、眼睛上方或太陽穴會感到劇痛,因下視丘主管生理時鐘及自律神經,因此頭痛會固定在每天特定的時段、每年特定季節才發作,疼痛時也會伴隨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單側流眼淚鼻水 發作時使額頭汗腺、淚腺和鼻部失控,造成單側眼睛結膜充血、眼皮水腫、流眼淚、流鼻水、前額和臉出冷汗。 日照少秋冬好發 叢發性頭痛會在秋冬季發作,發病周期平均約為5~12周,若頭痛只固定在每年秋冬季發作,就可能是叢發性頭痛。 夜間會定時發作 叢發性頭痛易在睡眠中發作,把人痛醒,有「鬧鐘頭痛」之稱。王署君醫師指出,特別容易在入睡後90分鐘發作。 易被誤當偏頭痛 因頭痛時只有單邊痛,常誤被以為是偏頭痛,王署君醫師說,叢發性頭痛好發於男性,偏頭痛則是女性較易罹患;叢發性頭痛只會痛單邊眼周及太陽穴,發作前無預兆,但偏頭痛嚴重時頭部兩側和後腦勺都會痛,發作前也有噁心想吐、眼前出現閃光的預兆。 市售藥無法止痛 王署君醫師說,叢發性頭痛的疼痛非常劇烈,服用市售止痛藥如普拿疼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類藥物效果不佳,要吃處方藥翠普登類(Triptan)藥物。 有症狀時應戒菸 吸菸是誘發叢發性頭痛的重要因子,研究發現近8成叢發性頭痛患者有吸菸習慣,因吸菸易導致腦部供氧不足,引起頭痛發作,也會使發作時疼痛加劇,如有症狀應該戒菸。 環境通風防缺氧 缺氧時容易引發叢發性頭痛,在每年容易發病的期間,應避免到容易缺氧的環境,例如搭乘飛機或是登山,也要注意勿待在狹小、不通風的密閉空間,以免誘發頭痛。 發作吸純氧緩解 發作時可吸純氧30分鐘緩解症狀,到好發季節即使頭痛沒發作,也要先服用類固醇、鈣離子阻斷劑、鋰鹽等,至不再發作達2周以上再逐漸減藥。 醫師說: 告知醫師頭痛特徵 叢發性頭痛較少見,容易被誤診,患者平均要8年才能被診斷出來,如秋冬季一到晚上就會劇烈頭痛,可注意發作時是否伴隨流鼻水、流眼淚的自主神經失調特徵,可到神經內科就診,並告知醫...

中醫師 教挑 市售保健品

正值季節交替,容易過敏、感冒,同時也擔任藥妝店商品經理的中醫師蕭亦伶表示,現代人生活忙碌,因此大多選購市售保健品補身,但假如挑錯保健品,反而傷身。由於秋天多乾燥之氣,蕭亦伶中醫師建議此時不宜大補,否則容易上火,會導致便秘、口破,應該要挑選滋陰涼補的商品,例如人參萃取液,秋天易因乾燥、過敏而久咳不止,可選擇含有冬蟲夏草成分的枇杷膏。以下挑選的保健品,所有體質皆適用,應按照標示上的使用方法服用。 人參萃取液 可補氣 蕭亦伶中醫師表示,秋燥容易耗氣,因此補氣格外重要,這類高麗參萃取液除了可補氣,同時也能滋養肝腎。另外,還含有維生素B群、牛磺,具有提神功效。 花旗參茶 可涼補 花旗參即是西洋參,具有涼補效果,比高麗參溫和,適合體質較熱的人秋天飲用,除了可當茶飲用之外,也可一次使用2~4個茶包,同時加入約2000c.c.的水與烏骨雞燉煮,每天服用一次。 紅景天菁露 減疲勞 蕭亦伶中醫師表示,這類紅景天菁露、刺五加等成分可提昇血液中的帶氧量,快速補充元氣,減少疲勞感,同時也能滋陰涼補,提昇免疫力,適合秋天服用。 冬蟲夏草枇杷膏 緩久咳 久咳不癒,蕭亦伶中醫師建議可服用含有冬蟲夏草、蜂蜜成分的枇杷膏,因為久咳會傷肺,而大腸與肺對應,容易造成便秘,冬蟲夏草可補肺,蜂蜜可潤腸,解決久咳帶來的問題。 燕窩 膠原飲 潤肺美顏 蕭亦伶中醫師表示,中醫理論中,秋天主要對應的器官是肺,而冰糖具有潤肺功效,燕窩含有豐富的膠質,可解決秋天皮膚缺水的問題,另外,也可多喝膠原蛋白美容飲,滋養陰氣,同樣可養顏美容。 過於滋補 易上火 秋天不適合使用過於滋補的保健品,例如養命酒、十全大補帖等,可能會導致上火,造成便秘、嘴破,建議等到入冬過後,再開始服用。養命酒中含有杜仲、淫羊藿,會影響女性荷爾蒙,懷孕與正值生理期的婦女不宜使用。 睡前服用 恐失眠 蕭亦伶中醫師表示,挑選市售保健品時,要仔細看標示說明與適用對象,另外,除了美容保健品之外,本次推薦的保健品,如人參萃取液、花旗參茶、紅景天等,勿在睡前服用,因為保健品多有補氣、提神作用,可能會導致失眠。 醫師說: 提升免疫力 秋天正值季節交替期間,早晚溫差大,此時最易感冒,可使用保健品提升免疫力。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0/11/02 報導╱張雅淳

天冷患腸胃炎 上吐下瀉病毒作怪

近日天氣轉冷,兒童腸胃科醫師趙舜卿表示,氣溫在20℃以下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活躍,5歲以下的小朋友特別容易感染,引發腸胃炎上吐下瀉,甚至發燒。 病毒型腸胃炎潛伏期短,感染後12至48小時內發作,會有稀黃水便、嘔吐症狀,平均2至5天就會痊癒,治療常用電解質液及益生菌緩解腹瀉症狀 。上吐下瀉會使身體水分大量流失,發病時要注意是否有體重下降、尿量減少等脫水症狀,如連喝水、喝電解質液都會吐,要到醫院打點滴補充體液,避免引發休克。 病毒透過糞口傳染 秋冬好發的病毒型腸胃炎,是由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引起。輪狀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且易併發鼻炎、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諾羅病毒則是大人小孩都容易感染,且會污染食物,常在吃過外食後發病,使人誤以為是食物中毒,如染諾羅病毒有8成以上除腹瀉外還會嘔吐。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皆為糞口傳染,幫小孩換尿布、如廁、用餐前後要以肥皂搓洗雙手,如染諾羅病毒,即使症狀消失,48小時內也勿與他人共餐、接觸食材或烹調食物,以免造成傳染。 喝電解質液防脫水緩瀉 腸胃炎發作時可補充電解質液,平衡體內水分及電解質,防止脫水並緩瀉。 趙舜卿醫師提醒,腸胃炎期間可喝電解質液,但不要喝市售運動飲料,因運動飲料鈉、鉀含量不足,糖量也偏高,無法平衡體內電解質以緩瀉,還可能因腸道無法吸收糖分而加重腹瀉。腸胃炎發作時,如果一吃東西就吐,最好在 24~48小時之內只補充電解質補充液;如吃東西不會吐,就可以開始吃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白稀飯、白吐司等,3歲以上的小孩可補充香蕉、蘋果等水果,但勿吃含脂肪、乳糖食物,腸道較難消化。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0/11/17

早上運動 減重效果最佳

現代人的生活忙碌,許多上班族都是下班後、吃完晚餐才運動,晚上的公園裡也常見許多婆婆媽媽跳土風舞,或是慢跑、快走。 伊士邦私人教練Leo表示,其實晚上並不是運動的好時機,因為劇烈的運動會使心臟跳動較快,身體處在亢奮的狀態,會比較不容易入睡,容易引起失眠。 新陳代謝較好 晚餐後運動,容易讓身體處於亢奮狀態,不易入睡。 Leo教練表示,最好的運動時機是清晨,而且至少要運動30分鐘,因為此時身體的新陳代謝最好,消耗熱量速度較快。家醫科醫師洪文弘也認為早上運動最好,而且有利減重,他表示研究顯示肥胖與睡眠相關,若有失眠問題,更容易變胖,如果在早上起床後就立刻運動,除了新陳代謝好,也有利調整生理時鐘,長期下來有助解決失眠問題,就不會半夜亂吃東西,減重效果好。 另外,Leo教練提醒起床後勿空腹運動,以免因血糖過低導致暈眩、昏倒,但也勿吃太飽,或早餐後立刻運動,否則會導致嘔吐,他建議可先吃半份早餐,半小時後再開始運動,運動後再吃剩下的半份早餐。Leo教練表示,運動後立刻進食雖然吸收較好,但其實不一定會導致肥胖,只要一整天攝取的總熱量控制得好就沒問題。洪文弘醫師建議,若是沒有睡眠問題,其實也可選擇下午時運動,可耗損午餐吃進去的熱量。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