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09的文章

吃素皮膚乾 多吃豆漿豆腐

Q: 我吃素、但皮膚很乾,請問是飲食缺乏油脂所致嗎?可如何改善? A: 若是吃純素,蛋白質單純來源是黃豆製品,如果吃得不夠,確實可能會導致皮膚較粗糙,建議吃純素者每餐都須吃到黃豆製品,可飲用無糖或半糖豆漿,或將黃豆混在白米中煮黃豆飯當主食,豆腐與豆乾也含有蛋白質,多吃有助皮膚保持光澤。 建議少喝咖啡 此外,蛋類也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若吃蛋素,且血脂正常,可1到2天吃1顆雞蛋。 吃奶蛋素者建議每天1到2杯低脂奶,每杯240.c.c,每2到3天吃1顆蛋。 肉品含有鐵質或維他命B12, 不吃肉的茹素者可額外補充維他命B群營養品 ,以免貧血、沒胃口、脹氣、便秘等,而咖啡與茶飲,會影響到鐵的吸收,建議少喝。 諮詢: 衛生署署立桃園醫院營養科主任施桂梅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04 甯瑋瑜

來潮少吃冰 避經血變少

Q: 我曾墮過胎,之後經血量就變得很少,這會不孕嗎?飲食須注意什麼? A: 多次墮胎可能導致子宮頸受傷或發炎,造成子宮頸管變狹窄或沾粘,此時月經就無法順暢流出,經血量會變少,而流不出的月經會倒流,造成子宮內膜異位,跟吃什麼食物沒有關係,治療的方法是進行子宮頸管擴張術,讓流量變正常。 此外,多次墮胎也有可能造成子宮內膜變薄,使經血量減少,此時可使用黃體素和女性荷爾蒙讓子宮內膜長回來。 墮胎恐影響受孕 若是這個原因引起的,建議在經期前和經期時少吃冰冷的食物,以免血液循環變差,經血量變少。 墮胎後造成的子宮頸受傷或子宮內膜變薄,有可能影響受孕機會,建議應就醫找出原因並治療。 諮詢: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徐振傑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15 高麗玲

不足歲嬰兒 可吃副食品補鈣

Q: 兒子6個月大,口水流個不停,藥房指是因寶寶要長牙,要我買補鈣營養品,有需要嗎? A: 6個月大孩子沒有必要額外補充鈣營養品,只要喝足夠牛奶,每次至少150c.c.、每天至少喝4次,同時適量補充副食品,例如米麩、麥麩、葉菜泥等,這都是良好的鈣質來源,可獲得足夠鈣質。 另外適度攝取水果果泥,也能增加鈣質吸收,若上述食品都不缺,不需額外攝取其他含鈣製品。 鈣太多增腎臟負擔 家長對於6個月大孩子,應注意其整體生長情形,例如觀察身高是否較不夠,若有擔心,可以徵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意見,再決定如何添加營養食品,否則寶寶的腎臟尚未發育成熟,胡亂餵食過多的鈣製品,恐會增加其腎臟負擔,反而不利健康。 諮詢: 台北市營養師公會營養師賴育敏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19 邱俊吉

乳糖不耐症者 漸進式喝牛奶

Q: 我有乳糖不耐症,喝牛奶容易脹氣,但牛奶又富含鈣質,可改多吃鈣片增加骨本嗎? A: 牛奶所含的鈣質,其實是食品中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所以盡量不要放棄喝牛奶,有乳糖不耐症困擾者,可採取漸進式的飲用法,建議一開始,一周中每2天喝50c.c.,下一周再增加飲用量、每天喝50c.c.,再下一周每天增加為喝 100c.c.,以此類推,乳糖不耐症情況,應該能慢慢改善。 優酪乳起司補充鈣 如果對牛奶始終不能適應,還可喝優酪乳或吃起司片等富含鈣質的食物,但 優酪乳通常含糖、熱量較高,建議每天喝100c.c. 即可,而 起司片則因含鈉較高,一天最好只吃1片 。若上述方式都不能接受,再選擇吃鈣片來補充鈣質。 諮詢: 台北市營養師公會營養師賴育敏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24 邱俊吉

25歲起就要保骨本 3新成分 鈣質吸收增1成

預防骨質疏鬆約從25~30歲開始就要加強補充鈣質,以免到老就來不及了 。不過市面上的鈣片無論吸收利用率多高,頂多都只有25%~35%,為了能使鈣質被人體更有效地利用,日本研發出新的促進鈣質利用率的保健食品,可促進成骨細胞形成,讓鈣的吸收利用率增加6%~10%。但臨床藥物專家黃鶴群藥師提醒,這些新成分吃愈多種,是否可讓鈣質的吸收利用率倍增,目前還沒有研究證實,所以只要產品標示中至少出現1種即可。 吃進去的鈣質能夠有效吸收利用才能夠保骨本,而為了提高食物中鈣質或是保健食品中的鈣成分能夠更有效吸收利用,現在有初乳基礎蛋白(Colostrum Basic Protein,CBP)、乳鹽基蛋白(Milk Basic Protein,MBP)以及專利型維他命K2(Menaquinone-7,Mena Q7)這3種,市面上都已經有含這3種成分任一種的保健食品出現,購買時看包裝標示即可。另外,也有一些兒童奶粉、兒童保健食品中添加新成分,大人其實也可以買兒童用保健品來吃,劑量不用加倍,按原本的標示來吃即可。 初乳基礎蛋白CBP CBP是從牛乳初乳中萃取出的一種成分,分子小、好吸收,從日本實驗中證實可增加體內鈣質吸收利用率。黃鶴群藥師說明,CBP可刺激成骨細胞形成並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對骨骼生長方面效用是這3種新成分中最佳的,所以也可拿來當作孩子生長發育時的輔助食品。 專利型維生素K2 專利型維他命K2指Mena Q7,目前並無只含Mena Q7的產品引進台灣,都同時含CBP。專利型維生素K2主要從納豆萃取出來,能使鈣離子不流失,作用功能和CBP、MBP不同,但結果一樣,可增加體內鈣質整體吸收利用率。 乳鹽基蛋白MBP MBP也是從牛乳中萃取出來的一種微量蛋白,可刺激成骨細胞形成並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可當作預防骨質疏鬆的輔助食品,但幫助生長發育的效果就沒有CBP來得好。 檸檬酸鈣吸收最好 市面上的鈣片有很多種化學型式,從實驗中已證實檸檬酸鈣的吸收率最好,約25%~35%;牛奶鈣次之,約20%~29%;貝殼鈣則只有18%~27%。所以買鈣片時建議以檸檬酸鈣為主,吸收率較高。 鈣片不要空腹吃 曾有研究顯示,當鈣質在胃裡有食物的情況下,吸收率會比較高,所以建議吃東西時可配鈣片一起食用,或吃飽飯後的2、3小時內就吃鈣片。而促進鈣片吸收利用率的CBP、MBP、專利型維他命K2則跟著鈣片一起食用較...

多吃蔬果 可防流感

新鮮蔬果是現代人最容易缺乏攝取的食物種類,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王進崑表示,美國曾做過多項研究顯示,新鮮蔬果中的植化素可降低流行性感冒罹患率約 30%,目前已進入流行性感冒好發季節,太少吃蔬果的人應多加補充。另外, 平常要攝取魚肉、豆類、蛋及牛奶中優良蛋白質,以及五穀雜糧中的維生素B群,才能夠讓免疫系統維持正常運作 。 人體要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須有3大類營養素均衡攝取,包括新鮮蔬果中 植化素 及 纖維質 ;魚、蛋、牛奶、豆類中的好吸收 蛋白質 ;五穀雜糧中維生素B群及澱粉。現代人吃到新鮮蔬果的機會少,所以一旦缺乏植化素和纖維質的營養素,感冒就成家常便飯,王進崑教授認為,如果沒辦法全面補充營養素,至少新鮮蔬果應「想到就吃」,但不是全面素食或只吃蔬菜減肥,因可能引發其他疾病。 薑黃素調控免疫 蔬果當中植化素種類繁多,有些無法被人工合成萃取出來製成營養補充品,所以直接吃天然食物是最好的保健方式。但近年來植化素研究中發現,薑黃素具有免疫調整、抗發炎作用,對身體保健相當好,也有動物實驗證實,把咖哩、薑、蒜加入飲食烹調中,有抗寒冷、抗感冒、提振食欲的效果。 挑優良蛋白質吃 較好的蛋白質食物包括魚肉、豆類、蛋、牛奶,每天總共要攝取3份蛋白質。以魚肉、豆類來說,一個掌心算1份;1顆蛋就是1份;牛奶1杯240毫升也是1份。若攝取過多蛋白質容易發胖造成身體負擔。 每天1碗雜糧飯 五穀雜糧是主食類,可提供身體基本能量來源,但與白米飯不同的地方在於,五穀雜糧多了維生素B群和纖維質, 維生素B群基本作用是維護肝臟解毒機能,使神經系統穩定 。但不用將主食全面以五穀雜糧取代,每天吃半碗到1碗即可,兼顧口味喜好與身體健康。 另補充維生素ACE 補充 維生素A 可保持上皮組織正常狀態及功能; 維生素C 能促進膠質形成、維持細胞排列緊密性,降低病毒細胞入侵可能性; 維生素E 可減少細胞膜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維持血球健康。可重點補充。 冬吃辛香料養生 冬天可多選辛香食材如蔥、薑、蒜入菜,因為這些用來調味的菜在中醫和西方營養學研究中,已被證實具有很豐富的營養素,營養價值高,若實在不喜歡吃,可選擇偶爾吃咖哩,一樣有保健作用。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13 楊琇雯

葡萄糖胺 膠質食物 防關節炎

想預防退化性關節炎,要從年輕時開始保養,吃些含膠質的雞腳、豬腳、木耳、海藻等食物,若有輕微症狀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含葡萄糖胺的保健食品。目前市面上歷史最久的關節保健食品就是 「維骨力」 ,不過仍有其他廠牌可選,差別在於吸收率,但 部分產品含鈉鹽較高,有心血管病的人不可吃太多 。 想 保養關節,最主要應攝取的保健成分是 葡萄糖胺、軟骨素 等,若想 預防骨質疏鬆,那麼最主要應攝取的成分才是 鈣質 。但台大醫院營養師林京美認為,若體內鈣質足夠的人,關節相對也會較穩固,所以適量補充鈣質也可以,但無論是葡萄糖胺還是鈣質,都應從25至30歲起就開始多吃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 挑保健品 硫酸鹽吸收率高 維骨力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胺(Glucosamine),它的化學型式是硫酸鹽葡萄糖胺(Glucosamine sulfate),是吸收率最高、效果最明確的成分,吸收率可達90%,所以過去被當作治療關節炎的輔助藥品,建議已被診斷為關節炎的患者,在醫師、藥師指導下可使用。 鹽酸鹽當保養用 近年已經有更多含葡萄糖胺的產品出現,但化學型式為鹽酸鹽葡萄糖胺(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吸收率比硫酸鹽葡萄糖胺差一點,約75%至90%,但對一般保養用來說,已經很足夠。購買時要認產品成分標示,看是屬於哪一種葡萄糖胺。 飲食調養 木耳豬腳膠質多 動物性食物含豐富膠質,如雞腳、豬腳, 素食者 則可吃木耳、海藻、海帶 。另外, 關節炎 是發炎情況,所以可補充抗發炎營養素如 Omega3 ,而 魚油 中就含有此成分,每週可吃2、3次深海魚類如鮭魚 。 練大腿肌穩關節 想讓關節穩定,訓練大腿肌肉很重要,因為大腿肌肉可對關節產生拉力與穩定性,就能減少關節損害。以下動作每天可做約20分鐘。 大腿內外側伸展 Step1 在硬地板上鋪瑜伽墊,側躺後,頭枕在自然伸直的左手上,右手輕鬆地放在身體前方。左腳彎曲,右腳伸直並將腳背與小腿呈90°放置。 Step2 把右腳抬高,感覺痠再放下;來回做3至5次。 Step3 兩腳伸直,右腳腳尖輕放地上。 Step4 右腳不動,左腳儘量上抬,覺得痠再放下,來回做3至5次;換邊側躺換腳做。 訓練大腿前後肌 Step1 面牆雙腳微開,挺胸縮腹站,雙手放牆。一腳抬起向後勾,大小腿呈90°,停留後放下,3至5次後換腳。 Step2 背靠椅墊坐,雙手放腿兩側。一隻腳抬起打...

消暑解熱的苦瓜

苦瓜一直是屬於不太討喜的食材,美食領域裡也不興苦味,常聽人讚嘆食物鮮甜誘人、酸辣帶勁,卻絕少誇讚苦味的,也因此帶著苦感的苦瓜,常被拒之千里。小時候遇上苦瓜我也是雙手畫叉,拒絕夾筷品嘗的一員,直到青春痘不斷在臉上宣告著青春無限,一聽說吃苦瓜能消痘子,頓時領會「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整個夏天都央著母親做苦瓜大餐,那時能不能成為人上人倒是其次,能夠變美才是王道。 美食作家蔡珠兒曾這麼形容:「苦瓜的苦是被?養過,且配搭?養過,且配搭養過,且配搭濃肥之物還能互倚甘苦共濟,苦瓜丸、紅燒苦瓜、苦瓜鑲肉....或腴或鮮或鹹,反襯清苦之味,更見鮮明刺激醒神開胃。」這段文字著實為苦瓜平反了冤屈!其實隨著栽培技術不斷進步,苦瓜早已褪去了以往過於濃重的苦味,而成為清淡素雅微苦口感,與其他食材搭配得宜,還有提味增鮮的功效。 苦瓜.榮登養生界的新貴族 國內最具知名度的苦瓜當屬 故宮博物館裡的白玉苦瓜,這顆清代寫實性玉雕,其白淨剔透的果身幾乎成為苦瓜的完美代表;市售苦瓜當然無法剔透如玉雕,但其多元的品種與高雅的口感可是具有國際級的水準。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旗南分場助理研究員黃祥益指出,國內苦瓜品種粗略可以分為白皮種、綠皮種以及山苦瓜三大類,其中白皮種又有果型較圓的蘋果苦瓜,綠皮種也分為深綠與淡綠兩種,而苦瓜的苦味也有濃淡輕重之分,一般而言, 顏色越是濃綠,苦味也越厚重 ,也因此山苦瓜的苦王寶座向來穩如泰山,少有人能出其右。真正懂得吃苦門道的老饕,大都獨愛山苦瓜,一方面其苦味夠重反而更能產生喉韻回甘的苦甘滋味,再加上醫學界指出其抗氧化能力及降血糖、降血脂效果較其他種類更佳,讓山苦瓜份外受到矚目。 相較於山苦瓜的濃重苦感,白苦瓜的苦則顯得清幽淡雅許多,其鱗目較大,果肉及果腔內膜組織的質地也較鬆軟,是國人最喜愛的種類,產量也最大;同樣屬於白皮的蘋果苦瓜,果形約一般白皮苦瓜略短而圓,由於果形特別,也曾紅極一時,深受農民喜愛,後因栽種效益不佳,目前已少有栽培。取中庸之道的綠苦瓜果色介於山苦瓜與白苦瓜之間,較常見的為深綠色的大青苦瓜,以及淡綠色的粉青苦瓜,兩品種皆因為比白皮苦瓜苦,果肉也比較老,又不如山苦瓜具保健功效,因此在苦瓜界的地位則略顯尷尬,較不受國人的青睞。 選購苦瓜的秘訣 針對苦瓜的挑選,黃祥益建議,表面鱗目要大而圓,白苦瓜果色淡偏白為佳,偏黃紅色則為過熟,綠苦瓜的顏色以翠綠為宜,不宜偏黃...

補中益氣的黃金之瓜 南瓜

就是愛南瓜,愛它在仙女棒下變成了馬車,載著灰姑娘參加王子的舞會;愛它在萬聖節時雕刻成南瓜燈的可愛模樣,愛它在瓜田裡總會出乎意外地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出現,高矮胖瘦模樣不一,更愛它金黃瓜肉的香甜口感。 南瓜有個小名叫「金瓜」,是蔬菜中少數冠有金字稱號的;之所以會被稱為金瓜,除了其瓜果色澤澄黃如金,還有久存耐儲的特性,加上瓜肉厚實食後有飽足感,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可是最佳的儲糧,也因此被當作瓜果中的金子般被好好儲藏。 南瓜的原產地在墨西哥至中美洲一帶,但中國人食用南瓜也有五百年以上的悠久歷史。早在《詩經》中即有南瓜的相關記載,元末明初賈銘的《飲食須知》中也可見「南瓜,味甘、性溫」的敘述,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也明確指出:「南瓜種出南蕃,轉入閩、浙,今燕京諸處亦有之矣。」 臺灣的種植是移民時期由中國大陸引進,食用南瓜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不過,民間大都習慣以金瓜稱之,除了前述的原因,倒也有貧困時代討好兆頭的意味。 觀賞食用兩相宜 南瓜喜歡溫暖乾燥的氣候,以及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產地以宜蘭、花蓮、臺東、苗栗一帶居多,因種類繁多,可略分為下列5種:中國南瓜、西洋南瓜、美國南瓜、黑子南瓜、墨西哥南瓜。 宜蘭縣珍珠南瓜園園主李吉森表示,南瓜因為品種繁多,瓜形變化大、色彩豐富,可說是所有瓜果類蔬菜中外貌最為多樣的;坊間常見用來入菜的南瓜大多屬「中國南瓜」,而觀賞用的則屬美國南瓜或者西洋南瓜,若要再細分,國內常見的觀賞南瓜又以福瓜、佛手南瓜、椪柑南瓜、鴛鴦南瓜、瓜皮南瓜、龍鳳南瓜、白蛋南瓜、金童南瓜等居多,至於萬聖節常用來刻成南瓜燈的則是屬西洋南瓜品種,近年來在臺灣也十分流行;至於黑子南瓜,因為不好看且不好吃,所以很少在市場販售,大多是農民拿來作其他瓜類作物時用來當根部底墊使用,而墨西哥南瓜,國內並不常見。 近年來,國內的農業不斷轉型,南瓜也跟著愈加觀光化,國內甚至有些鄉鎮還舉辦南瓜節,每年推出相關活動,安排大南瓜競賽、南瓜裝置藝術造景競賽、南瓜風味餐、DIY等活動,讓南瓜不再只是靜靜在攤上販售的農產品,更成為重要觀光特產。 選購南瓜技巧不難,只需要選擇外表沒有蟲害與損傷的痕跡即可;而因其耐儲存,買回家後也不用立刻放在冰箱,直接置於室溫下即可。 吃飽吃巧又健康 南瓜富含澱粉質,瓜肉的口感與馬鈴薯、地瓜等十分相似,常被孩子們稱做甜馬鈴薯,且其營養價值相較於地瓜、馬鈴薯也毫不遜色。 主要營養成分含有...

鬆軟柔膩的紫色美蔬 -芋頭

中秋將至,各式月餅也將出爐,暗自竊喜又能理直氣壯地大啖芋頭酥了!至於月餅種類眾多,為何獨鍾芋頭酥這一樣,當然是動心於如紫色玫瑰般的油酥外皮,更愛那濃而不膩的芋香內餡,一抹淡紫的浪漫豈不叫人心動。 對於芋香這一味,除了芋頭酥外,還有各式芋頭料理,不論變身為泥或成片,其鬆軟細膩的口感卻始終如一,這正是芋頭誘人之處。 芋頭原產於東南亞及印度一帶,何時傳入中國已不可考,但從西漢時代編集的《種植書》中記載有芋頭的栽培方法,約略可知芋頭在中國至少有悠久的歷史;而清朝時的巡臺御史獻給乾隆皇的〈番社采風圖〉中,繪有種植芋頭的畫面,蘭嶼的達悟族人至今仍把芋頭當成主食,足見芋頭在臺灣住民之間也是耕種已久的農作了。 對於芋頭的好滋味,清人袁枚於《隨園食單》中曾有過這樣描述:「芋性柔膩,入葷入素俱可。或切碎作鴨羹,或煨肉,或同豆腐加醬水煨。徐兆璜明府家,選小芋子,入嫩雞煨湯,妙極!」此外,名作家林文月也曾在《飲膳札記》中為其自製的芋泥方子書上幾筆,也正因為其無論蒸、煮、炒、炸,鹹吃或甜食都很好吃,還能製成芋粿、芋圓、芋頭乾、芋仔冰等副食品,不只果實能吃,甚至被稱為芋橫的莖部也能熱炒食用,也難怪被人稱為傳統美食中的望族,處處可見其蹤影。 母芋子芋看身形知品種 國內的芋頭種類與產地分佈,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旗南分場助理研究員黃祥益表示,目前臺灣的芋頭大多傳自中國大陸的品種,而臺灣原生種芋頭多不能食用。 坊間最常見的種類粗分為母芋品種與子芋品種,母芋品種是指果體較大的檳榔心芋,一年四季皆有,1至6月從高屏地區開始出產,7月之後則以中部大甲、苗栗公館、花蓮吉安一帶為大宗。至於身型較小的子芋品種,其下又分為栽培面積最大的赤牙芋以及高雄2號,由於子芋品種常種於旱田,是春種秋收,所以多在秋冬上市。至於2種芋頭在口感上的差別,母芋品種口感較為鬆軟且香氣十足,而子芋品種則屬Q韌有勁,用來做冰品、餅類風味極佳。 買回家的芋頭,黃祥益建議最好先去皮切塊,若是2、3天內可食用完,放入冷藏即可;若要放久一點時,則需置於冷凍庫。 黃祥益建議,挑選母芋品種時可以請菜攤老闆幫忙於底部長根處削一小塊下來,若是 底部顏色粉白,且以手搓易沾白粉,便是鬆軟質優的好芋頭 ;若是感覺 芋肉偏褐紅且有水,則口感會較差一點 。至於 子芋品種則要選擇形狀短圓者,避免挑選長扁形的即可 。此外,他還特別提醒皮膚易過敏者,由於 芋皮含有皂黏液,沾上...

三手菸看不見 恐怖的隱形毒害

別以為避開二手菸就沒事了,看不到的三手菸會吸附在地毯、沙發,甚至窗簾上好幾個月,毒物甚至會沾到皮膚或被吃下肚,輕則氣喘,嚴重會致癌,對兒童的傷害尤其大。 香菸的白色煙霧亂飄,鼻子聞得到的是二手菸,不過菸再往上飄就不見了,味道漸漸淡去,無色無味卻不代表沒有毒,鼻子聞不到、肉眼看不到的三手菸毒物,已經沾附在所有傢俱牆壁和地板上了。菸霧中的有毒物質飄到被子、枕頭上,飄向保溫杯、茶具,甚至附著在滑鼠、沙發,蓋被子聞不到菸味,卻會把毒物吸進去,手一摸沙發也會沾到,再吃喝東西都會吃下毒物。 三手菸毒物有多毒,包括尼古丁、菸焦油,還有化學武器常用的氫氰酸,做打火機的丁浣,油漆稀釋劑中會添加的甲苯、砷、鉛和一氧化碳,甚至還有重金屬鎘, 長期累積會造成骨頭及腎臟病變 。以及高度放射物質,會致癌的釙。 而林小姐絕對不淮先生在室內抽菸,抽完菸身上頭髮都是菸味,想抱妹妹還有條件。菸君子別以為家人不在就在室內抽菸,肉眼看不見的菸害殘存毒物,好幾個月後照樣會毒害你的家人。 原文來源刊載於: 華視新聞 2009/10/01

清潔劑超毒! 殘害人類生態

幾年前開始有學者警告,台灣清潔劑中所含的壬基酚會變成男性精子的殺手,更讓人感到擔憂的是台灣的河川已經檢測到壬基酚殘,在環保團體大力推動無毒家園後,環保署終於在10月份公告,清潔用品最高壬基酚含量,違者重罰,今天的第三隻眼我們要詳細告訴您,壬基酚對人體的傷害,以及清潔家園的正確觀念。 清潔劑廢水看起來跟我們不相關,但卻正在殘害人類生態的食物鏈,多數人都以為唯有用清潔劑才能把屋子打掃乾淨,不過這種乾淨會讓我們的子孫付出很大的代價。市面上,清潔用品標榜具有強力洗滌功能,而它最 主要的成分就是界面活性劑,它可以包裹油脂,帶走污垢,但卻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 。帶有壬基酚類非離子界面的污水經過排放流到河川裡,被細菌分解變成了壬基酚,也就是所謂的環境荷爾蒙,水中的魚類、藻類吸收後,人又吃下這些魚,最後毒素的目的地是進了人的肚子裡。 環境荷爾蒙讓人聞之色變,因為它是一種假的荷爾蒙,會干擾人體內分泌 ,結構類似女性荷爾蒙雌二醇,所以才會讓水裡的雄魚變雌魚,而吃下這種魚,男性精子變少,女性會罹癌。不要僥倖的以為從清潔劑到魚再進到人體會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不必庸人自擾,但事實上,環保署檢驗台灣主要40條河川水質,發現有高達8成含有壬基酚的殘留,最高含量還是美國的83倍、日本的16倍、歐洲的10倍。 台大園藝系博士林碧霞認為,台灣民眾使用清潔劑的觀念不正確,政府管制壬基酚腳步不夠快,廠商為了符合台灣民眾要用便宜又好用的清潔劑,因此台灣一年就使用了3.3噸的壬基酚類的化合物,在國外政府早就明文限定清潔用品壬基酚類化合物的含量,而台灣則是在今年10月份公告業者使用NPEO不得超過0.1%,違者最高罰500萬。 第二階段尚未實施前的過渡時期民眾該如何自保?建議您不妨選擇有環保標章,或是有詳細成分說明的清潔用品,別再讓你家清潔後的污水變成殘害人類健康的禍源。 原文來源刊載於: 民視第三隻眼 2007/10/02

延緩孩童過敏 可哺乳至1歲

Q: 我有過敏病史、剛生產,聽說讓孩子喝水解蛋白奶粉,日後孩子不易過敏,是真的嗎? A: 孩子1歲前接觸一般奶粉,其中牛奶蛋白恐導致體內出現致敏化過程,造成孩子提早出現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哺餵水解蛋白奶粉,可以降低孩子接觸牛奶蛋白機會,延緩過敏情形。 但是要避免過敏提早發生,媽媽最好哺餵母乳,等到孩子1歲以後,才使其接觸奶蛋製品。如果用水解蛋白奶粉哺餵孩子,可餵至3歲。 這段期間 不要讓孩子食用餅乾、麵包等含生乳製品,避免孩子接觸牛奶蛋白。 避免接觸過敏原 如果孩子已經有過敏體質,平時應儘量避免接觸塵蟎、蟑螂、花生等過敏原,出現過敏症狀時應盡速就醫,避免引發休克等嚴重過敏症狀。 諮詢: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16 沈能元

指甲軟易斷裂 可吃鈣片

Q: 我的指甲很軟、易裂,且出現白點,請問是缺鈣嗎?飲食要注意什麼? A: 指甲易裂,多數是缺乏鈣質所致,但也可能是生活中常碰水,形成指尖性皮膚炎,讓靠近指尖的部分容易分岔。 有白點應屬正常 指尖的指甲若常裂開,建議補充鈣片,更年期前每天攝取500毫克,正值更年期及其後,每天1000毫克,這有助改善末端循環,讓指甲生長更健康。 若指甲不只指尖易裂,而是整片都長得軟,這得注意是否罹患甲溝炎。因甲溝炎會使指甲近端,即靠近身體部分反覆發炎,進而影響指甲生長品質,使得指甲一直處於易裂狀態。至於指甲出現白點,多為正常現象,原因是指甲在生長過程中,身體狀況較差,使指甲透明度下降,應可不必太擔心。 諮詢: 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承鴻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9 邱俊吉

少熬夜 多排便就能保肝

市面上有許多護肝、保肝的保健食品,多會標榜能降低血中GOT(Glutamate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GPT(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值,不過近年醫學界皆提出呼籲,一般人若要預防肝病, 平常吃具有降低GOT、GPT功能的保健食品或許有幫助,但若已有肝臟發炎或肝病者,應以西藥治療為主,否則易延誤病情 。所以使用保肝保健食品前,先做肝臟檢查比較保險。 有些天然植物萃取出的成分經動物實驗證實,可以降低血中GOT、GPT這兩個與肝臟發炎有關數值的證據,但臨床藥物專家黃鶴群藥師表示,GOT、GPT指數上升時,有時不代表肝臟發炎,可能是身體發炎情況所造成的,也可能只是因為最近幾天熬夜、感冒等原因,使體內GOT、GPT值升高,所以不能單用這兩個數值就判定肝臟健康與否。況且這些保健食品只經動物實驗,並無人體試驗,是不是真的有效,無法確定,但若是當做無病者的保健預防產品,不會對身體有太大傷害,在醫師和藥師的指導下,可以買來吃。 產品無太大差異依照衛生署目前發出的健康食品認證,有申請對肝功能有助益的保健產品成分如:五味子、芝麻素、蜆精、樟芝、洛神花、綠茶、人參,這些都只做過動物實驗,能降低血中GOT、 GPT,有些還能促進肝臟修復功能的白蛋白,但不是絕對必要,這些產品在藥妝店、一般藥局都有販售。而在部分國家也用來做藥品,此外台灣保健食品的護肝成分水飛薊素,只在藥局有販售。 功能成份 降GOT 降GPT 增白蛋白 水飛薊素 ✓ ✓ 五味子 ✓ ✓ 芝麻素 ✓ ✓ 蜆精 ✓ ✓ ✓ 樟芝 ✓ 洛神花 ✓ ✓ 綠茶 ✓ ✓ ✓ 人參 ✓ ✓ ✓ 降GOT、降GPT、增白蛋白這3個功能,同一個產品中具有愈多種功能,不代表愈好,可連續吃6個月以上經追蹤檢查,確認產品對身體的幫助後,再決定是否要繼續吃。 B群有些許助益肝臟負責人體解毒功能,需要維生素B群來幫助此功能正常運作,若經常熬夜、酗酒,肝臟會耗損大量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所以平常可補充維生素B群來維護肝臟健康。 深綠色蔬菜中...

舌破數月未癒 年輕男罹癌

一名男子舌頭破了幾個月,因不會疼痛他未在意,直至日前痰中有血才就醫,竟發現是罹患舌癌。醫師提醒,口腔潰瘍若超過二周未痊癒,即應就醫,尤其是舌癌的口腔癌所引發潰瘍,大多不會疼痛,更應視為警訊、及早就醫。 慎防病徵 收治病例的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凱評受訪時表示,這名二十八歲的男子,沒有抽菸、喝酒與嚼食檳榔等不良習慣,就醫時自述舌頭上有個約五元硬幣大小的潰瘍,因為不痛,他自認是火氣大,拖了好幾個月都沒看醫師。 塗藥無效應速就醫 張凱評說,男子直到最近發現痰中有血絲才來就醫,經為他安排切片等檢查,證實男子罹患舌癌,在以手術切除病兆周遭舌頭組織後,現男子的病況已穩定。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光超說,門診中時而可見 舌癌患者,在出現舌頭潰瘍症狀,自以為是火氣大不在意,拖了幾個月才來就醫,卻已延誤治療舌癌的契機 。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楊宗翰昨受訪時表示,一般舌頭等口腔潰瘍在二周內,即會逐漸痊癒,而在口腔潰瘍發生之初,民眾可先塗抹含有低劑量類固醇的口內藥膏,來加速傷口癒合,但如果是舌癌等癌病變引發的口腔潰瘍,塗抹口內藥膏就沒有效,應盡速就醫。 手術併放療效果佳 楊宗翰說, 舌癌好發於嗜菸、酒、檳榔者,但也可能發生在無上述不良習慣者,主要症狀有舌頭上出現白斑、久不癒合的潰瘍等,較特別的是舌癌所引發的潰瘍,大多不會疼痛 。 楊宗翰表示,舌癌所引發的潰瘍與一般火氣大或皰疹病毒所引發的潰瘍,動輒痛得難以說話、進食,有很大不同,因此提醒民眾若有無痛、超過兩週未癒合的舌頭等口腔潰瘍,則可能是罹癌。 楊宗翰說,舌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部分患者還須合併放射治療,早期舌癌治療效果很不錯,患者五年存活率約有七至八成,提醒民眾少菸、少酒與檳榔,以降低舌癌發生機會。 口腔潰瘍 注意事項 口腔潰瘍時,可塗抹含有低類固醇的口內藥膏,促進傷口癒合 食用滾燙食物、麻辣鍋時,易增加口腔潰瘍機會,最好少吃或待涼一點再吃 若口腔、舌頭潰瘍,但傷口不痛,超過2周仍未痊癒,可能已罹患舌癌等口腔癌,應盡速就醫檢查 資料來源: 張凱評醫師、陳光超醫師、楊宗翰醫師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10 高麗玲、沈能元

怕皮膚黑 少碰感光食物

Q: 我的膚色黑,聽說擔心皮膚黑要少吃感光食物,如芹菜、九層塔等蔬菜,是真的嗎? A: 九層塔、芹菜、西洋芹、紅蘿蔔、芒果、木瓜等食物,皆屬於富含感光物質成分的蔬果。 吃檸檬柳橙可美白 若食用後外出曬太陽,蔬果內的感光物質,容易誘發皮膚內的黑色素細胞,對於陽光中紫外線的敏感度,確實是會增加變黑的機會。 因此基於想要美白的立場,最好少吃感光食物,或食用後、未消化完全前,不要外出去曬太陽。 想要皮膚白皙,平時應多攝取柑橘、檸檬、柳橙、葡萄柚等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 ,因其富含抗氧化物質,有助降低皮膚內黑色素細胞,對於陽光的紫外線敏感度,甚至可加速皮膚角質代謝,避免角質增厚,增加皮膚變黑的機會。 諮詢: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10 沈能元

虛寒體質 吃毛蟹柑橘易腿軟

入秋以來,中醫師在門診發現不少自稱腿軟、倦怠患者,經問診,這類病人多數在最近吃過 毛蟹和柑橘,這兩種食物都屬偏寒的食物,建議體質虛寒者不要合併食用 ,或多吃些溫熱的大蒜汁,以免愈吃愈虛弱。 怕冷可喝薑蔥煮茶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田莒昌昨指出,秋冬是毛蟹和柑橘盛產的季節,這兩種食物皆屬寒性,寒性體質者吃多了,可能大量消耗元氣,才會使人感覺雙腿使不上力,這時建議飲用熱性的大蒜汁,較能讓身體快速暖和起來。 田莒昌認為,食物各有寒熱特性,會彼此相剋,也能相輔相成,但哪些食物會造成某些反應並非絕對,會因個人體質不同有差異,可先諮詢中醫師意見。 田莒昌說,秋天是病毒活躍時期,體質氣弱者容易感冒,而感冒者會較為怕冷,此時用生薑和蔥煮成茶喝,有助康復; 薑加紅糖煮茶飲用則可補充能量、加速排汗,還能預防感冒 。 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姚建安則表示,西方醫學對於飲食較注重均衡攝取,很少強調與季節相關性,不過薑加紅糖煮茶喝應確實可讓身體發熱,若較為怕冷者,不妨嘗試看看。 秋冬飲食注意事項 體質虛寒者合併吃柑橘、螃蟹恐致體虛腿軟。 營養須均衡,可多吃蔬菜,因其所含豐富微量元素具抗氧化作用,有益健康。 每餐最好定時定量。 適度飲水,每日攝取量宜控制在2000~2500c.c.。 薑加紅糖煮成茶喝,可加速排汗,使身體溫熱,有預防感冒效果。 資料來源: 田莒昌醫師、姚建安醫師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05 邱俊吉

成人 1天限吃1顆蛋

Q: 我們全家人都愛吃蛋,但蛋好像不能吃多?請問不同年齡層,有每周的建議攝取量嗎?吃多會不好嗎? A: 蛋類在食物分級中視同肉類,是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 ,目前並沒有針對各年齡層有明確的蛋建議攝取量,但通常 建議成年人1天最多只吃1顆蛋,膽固醇偏高或年紀大者,則1周應在3顆之內。 肥胖者1周3顆 正常人攝取肉類可用體重計算,每10公斤吃1份肉食,因此50公斤體重者,每天可吃5份肉類。1顆蛋就屬1份,1兩的生肉也算一份,但 蛋白質來源應多元化 ,因此一般人1天建議吃1顆蛋就好,而青少年因成長需求,可吃到1顆半,但若有肥胖問題者,則要限制一周3顆內,以免增加未來動脈硬化的危機。 諮詢: 馬偕醫院台北院區營養師趙強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02 許佳惠

骨折宜多攝取蛋白質和鈣

Q: 日前我不慎摔斷腿,還在打石膏,這段期間飲食要注意什麼,有利加速復元? A: 骨頭斷了,可多吃富含 蛋白質 和 鈣 的食物 ,像排骨湯、海產、小魚乾、牛奶等食物, 提供足夠的原料給骨細胞製造骨頭,可加速骨頭的復元 。 腳輕踩地助復元 除要有足夠的營養外, 骨折後復元期間,要用腳輕輕踩地,因骨頭受到壓迫時,造骨細胞會聚集在斷裂處,加速骨頭的復元 ,這也就是醫學上的渥夫氏原理 ( Wolff's law)。 因此,要加速斷骨復元就是要壓迫骨頭,讓造骨細胞聚集到斷骨的地方,若是再提供足夠的營養給造骨細胞,就會很快痊癒。 另外,醫師多會開止痛藥讓骨折病患服用止痛,但 止痛藥會抑制骨頭的成長 ,為了早點痊癒,最好還是忍痛別吃。 諮詢: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吳基銓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05 高麗玲

睡前3小時吃東西 小心食道癌上身

不少人有吃宵夜的習慣,腸胃科醫師提醒,若在 睡前三小時吃東西,再加上有抽菸、喝酒習慣,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大增 。由於食道癌初期症狀包括難吞嚥固體食物、食道感覺有異物等,很多人誤以為只是感冒喉嚨痛或腸胃毛病而疏忽就醫,很多患者在末期才發現,屆時5年的存活率只有7%。 食道癌與經常消夜、抽菸、飲酒、胃酸倒流、經常食灼熱食物有關 ,年過40歲患病的風險也會增加,病情加劇時則會連半流質食物也難以吞下,並會有體重急降、嘔吐及氣喘等不適。註冊營養師鄭智俐表示,睡前吃得太飽是導致胃酸倒流的高危因素之一,建議睡前3小時不要進食,若因夜班工作需要吃消夜,最好選擇易消化和不肥膩的食物,並且只吃七分飽,或餐後散步15至30分鐘,也可減低胃酸倒流的風險。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