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3歲男童因不能看《海綿寶寶》哭鬧到昏迷休克,送醫不治。兒童加護科主任夏紹軒醫師說,幼兒哭鬧後猝死常是因先天腦血管病變,激動時血管破裂使中樞神經受損;如哭到臉色發紫,除了異物梗塞氣管,也有可能是憋氣症候群。5歲以下幼兒呼吸、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發育還不健全,若出現臉色發紫、哭不出聲或抽搐、眼睛上吊等現象,要盡快就醫治療。
小孩哭鬧的原因很多,兒童心智科醫師黃玉書表示,2歲以下的小孩,哭鬧時通常是想表達生理需求,如肚子餓、尿布濕了等;2歲以上的小孩,除了身體不舒服外,在有情緒但不懂得正確表達時,也會用大哭大鬧的方式來反映,如果確定2歲以上小孩哭鬧的原因不是生病,可以在孩子哭鬧時先離開現場,等孩子冷靜後再溝通。但黃玉書醫師也提醒,家長在離開小孩身邊時,也應在可以看到孩子動態的地方,觀察他的行為及生理反應,如有異常狀況,可以趕快回到孩子身邊,制止會造成危險的行為或送醫治療。
梗塞急救分年齡
夏紹軒醫師說,幼兒常會發生誤食異物的情形,但如是梗塞到呼吸道、食道,會有哭不出聲的特徵。異物梗塞時,因為小孩的嘴巴較小,不要直接伸手去掏挖,容易使小孩受傷,1歲以上小孩要用哈姆立克法急救,1歲以下嬰幼兒用拍背壓胸法,如異物未排出,就要趕快送醫。
1歲以上
可用哈姆立克法,擠壓腹部的橫膈膜部位,以排出異物。
1歲以下
用拍背壓胸法,臉部向下背朝上,用掌根拍打肩胛骨中間5次。
臉色發紫要檢查
6個月至2歲幼兒因大哭忘記換氣而暫時缺氧,引起憋氣症候群,若臉色發紫要就醫檢查,除非做腦部斷層及心電圖發現無異狀、確診為憋氣症候群,才可以不用擔心,長大後症狀會消失。
癲癇勿置物入口
家長在小孩發生癲癇抽續症狀時,怕小孩咬到舌頭,而想在孩子口內放東西,但硬撬開牙齒會讓口腔或牙齒受傷;癲癇發作時除了要趕快送醫,也要讓患者保持側躺姿勢,避免被嘔吐物梗塞氣管。
勿給顆粒狀糖果
在小孩哭鬧時,很多大人會給小孩糖吃,兒童加護科夏紹軒醫師說,砂糖具有安撫情緒的作用,但在小孩哭鬧時,要小心不要給小孩顆粒狀的糖果,以免小孩把糖含在嘴裡,但繼續哭鬧時容易掉進喉嚨,反而變成梗塞氣管的異物,可以用細砂糖或糖水來取代。
哭鬧時先冷處理
2歲以上小孩常用哭鬧表達情緒,兒童心智科黃玉書醫師說,若小孩沒有生理疾病,家長可採用忽略法,先從小孩身邊離開,讓他獨處一陣子,等小孩情緒平靜後,再回來跟他溝通,在情緒冷靜時稱讚他表現很好,並鼓勵小孩用口語表達感受,讓小孩學習如何正確溝通。
轉移小孩注意力
如小孩拿著危險物品,或嘴裡有東西要吞時,勿大聲喝斥、用動作阻止或搶奪,以免小孩被嚇到,反而把異物吞下或受傷。黃玉書醫師說,家長應該保持鎮定,並拿小孩喜歡的東西跟他交換手上的危險物品,或開電視先轉移小孩注意力,再慢慢誘導他離開危險場所或交出物品。
進食時哭鬧易梗塞
幼兒在飯後若情緒激動或有激烈活動,易使食物從胃部逆流而上,如果小孩在哭鬧或吸氣,食物也易被吸進氣管,造成呼吸困難,飯後1小時應盡量讓孩子情緒保持平靜,避免跑來跑去、運動等,可安排午睡或靜態活動。
2歲前勿搖晃空拋
2歲以下嬰幼兒腦部發育未完全,太大力搖晃可能使腦部受創,造成永久傷害如癲癇、智力聽力受損,嚴重可致死。小孩哭鬧時也勿將其拋接、搖晃、轉圈或大力搓臉,尤其是空中拋接會離開大人的手,易發生意外,應避免。
留意異常哭鬧
幼兒因為身體器官系統發育尚未健全,大哭大鬧、情緒激動時易誘發嚴重症狀,如小孩哭鬧不休,或是表示頭痛、胸悶、肚子痛等,最好趕快送到對兒童疾病較專門的醫療院所檢查。
情障兒要早療
小孩2歲後會學習用語言表達情緒,如在2歲後即使家長耐心引導,仍只會用激動行為表現時,可能有發展遲緩、自閉症、語言或情緒障礙問題,應及早到兒童心智科做評估及治療。
原文來源刊載於:蘋果日報 2011/2/15 許芷維
小孩哭鬧的原因很多,兒童心智科醫師黃玉書表示,2歲以下的小孩,哭鬧時通常是想表達生理需求,如肚子餓、尿布濕了等;2歲以上的小孩,除了身體不舒服外,在有情緒但不懂得正確表達時,也會用大哭大鬧的方式來反映,如果確定2歲以上小孩哭鬧的原因不是生病,可以在孩子哭鬧時先離開現場,等孩子冷靜後再溝通。但黃玉書醫師也提醒,家長在離開小孩身邊時,也應在可以看到孩子動態的地方,觀察他的行為及生理反應,如有異常狀況,可以趕快回到孩子身邊,制止會造成危險的行為或送醫治療。
梗塞急救分年齡
夏紹軒醫師說,幼兒常會發生誤食異物的情形,但如是梗塞到呼吸道、食道,會有哭不出聲的特徵。異物梗塞時,因為小孩的嘴巴較小,不要直接伸手去掏挖,容易使小孩受傷,1歲以上小孩要用哈姆立克法急救,1歲以下嬰幼兒用拍背壓胸法,如異物未排出,就要趕快送醫。
1歲以上
可用哈姆立克法,擠壓腹部的橫膈膜部位,以排出異物。
1歲以下
用拍背壓胸法,臉部向下背朝上,用掌根拍打肩胛骨中間5次。
臉色發紫要檢查
6個月至2歲幼兒因大哭忘記換氣而暫時缺氧,引起憋氣症候群,若臉色發紫要就醫檢查,除非做腦部斷層及心電圖發現無異狀、確診為憋氣症候群,才可以不用擔心,長大後症狀會消失。
癲癇勿置物入口
家長在小孩發生癲癇抽續症狀時,怕小孩咬到舌頭,而想在孩子口內放東西,但硬撬開牙齒會讓口腔或牙齒受傷;癲癇發作時除了要趕快送醫,也要讓患者保持側躺姿勢,避免被嘔吐物梗塞氣管。
勿給顆粒狀糖果
在小孩哭鬧時,很多大人會給小孩糖吃,兒童加護科夏紹軒醫師說,砂糖具有安撫情緒的作用,但在小孩哭鬧時,要小心不要給小孩顆粒狀的糖果,以免小孩把糖含在嘴裡,但繼續哭鬧時容易掉進喉嚨,反而變成梗塞氣管的異物,可以用細砂糖或糖水來取代。
哭鬧時先冷處理
2歲以上小孩常用哭鬧表達情緒,兒童心智科黃玉書醫師說,若小孩沒有生理疾病,家長可採用忽略法,先從小孩身邊離開,讓他獨處一陣子,等小孩情緒平靜後,再回來跟他溝通,在情緒冷靜時稱讚他表現很好,並鼓勵小孩用口語表達感受,讓小孩學習如何正確溝通。
轉移小孩注意力
如小孩拿著危險物品,或嘴裡有東西要吞時,勿大聲喝斥、用動作阻止或搶奪,以免小孩被嚇到,反而把異物吞下或受傷。黃玉書醫師說,家長應該保持鎮定,並拿小孩喜歡的東西跟他交換手上的危險物品,或開電視先轉移小孩注意力,再慢慢誘導他離開危險場所或交出物品。
進食時哭鬧易梗塞
幼兒在飯後若情緒激動或有激烈活動,易使食物從胃部逆流而上,如果小孩在哭鬧或吸氣,食物也易被吸進氣管,造成呼吸困難,飯後1小時應盡量讓孩子情緒保持平靜,避免跑來跑去、運動等,可安排午睡或靜態活動。
2歲前勿搖晃空拋
2歲以下嬰幼兒腦部發育未完全,太大力搖晃可能使腦部受創,造成永久傷害如癲癇、智力聽力受損,嚴重可致死。小孩哭鬧時也勿將其拋接、搖晃、轉圈或大力搓臉,尤其是空中拋接會離開大人的手,易發生意外,應避免。
留意異常哭鬧
幼兒因為身體器官系統發育尚未健全,大哭大鬧、情緒激動時易誘發嚴重症狀,如小孩哭鬧不休,或是表示頭痛、胸悶、肚子痛等,最好趕快送到對兒童疾病較專門的醫療院所檢查。
情障兒要早療
小孩2歲後會學習用語言表達情緒,如在2歲後即使家長耐心引導,仍只會用激動行為表現時,可能有發展遲緩、自閉症、語言或情緒障礙問題,應及早到兒童心智科做評估及治療。
原文來源刊載於:蘋果日報 2011/2/15 許芷維
留言
張貼留言
1.謝謝您願意在此留言
2.沒有blogger帳號者選擇【名稱/網址】
3.匿名攻訐、不相干之廣告將直接刪除
4.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如:
<b>粗體</b>, <i>斜體</i>, <a href="網址">描述文字</a>
5.如不願於單篇文章留言,可選擇﹝Mail﹞聯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