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表示,慢性疼痛病患超過半數會引發憂鬱症,加上台灣人對疼痛忍受程度較低,家中若有小朋友、老人家經常喊頭痛、肩頸痠痛,導致不想出門、憂鬱或焦慮時,最好帶至精神科尋求治療。疼痛和憂鬱兩種症狀有共通路徑,因而經常伴隨發生,所以不能只著重單一症狀的治療,必須綜合評估。
根據一份調查顯示,台灣憂鬱症患者中,有69.1%在門診中自述有程度與部位不等的疼痛症狀,高出亞洲國家平均值2成,且疼痛指數愈高的患者,憂鬱症狀相對較嚴重;從另一角度來看,李信謙醫師的門診中發現,慢性疼痛患者約有半數最後都出現憂鬱症,即使沒有憂鬱症,也很容易心情沮喪、焦慮、睡不著。所以疼痛和心情的起伏變化相關性高,親友除了要注意疼痛感受的改善以外,也應觀察患者情緒的變化。
部分學童是真痛
慢性疼痛是指長期的身體疼痛,持續約3至6個月,可能有頭痛、肩頸痠痛或腹痛等情況。李信謙醫師表示,以身體疼痛情況來表達情緒的族群較常出現在小朋友和銀髮族身上,尤其是小朋友可能會因不想上學、害怕考試而有疼痛症狀,有時經過疼痛評估卻也發現不是「假痛」,孩子的確感受到疼痛,屬於「身體化現象」,家長要特別注意。
要注意憂鬱症狀
疼痛會讓人心情不好;心情長期低落也會影響心血管健康而有疼痛症狀出現,所以疼痛和情緒有相互影響的關係。若親友常抱怨疼痛情況時,建議要多觀察他的情緒反應,若出現失眠、焦慮、想哭或不想出門等情況時,最好帶至精神科評估,可能已併發憂鬱症。
原文來源刊載於:蘋果日報 2009/04/30 楊琇雯、邱明瑜
根據一份調查顯示,台灣憂鬱症患者中,有69.1%在門診中自述有程度與部位不等的疼痛症狀,高出亞洲國家平均值2成,且疼痛指數愈高的患者,憂鬱症狀相對較嚴重;從另一角度來看,李信謙醫師的門診中發現,慢性疼痛患者約有半數最後都出現憂鬱症,即使沒有憂鬱症,也很容易心情沮喪、焦慮、睡不著。所以疼痛和心情的起伏變化相關性高,親友除了要注意疼痛感受的改善以外,也應觀察患者情緒的變化。
部分學童是真痛
慢性疼痛是指長期的身體疼痛,持續約3至6個月,可能有頭痛、肩頸痠痛或腹痛等情況。李信謙醫師表示,以身體疼痛情況來表達情緒的族群較常出現在小朋友和銀髮族身上,尤其是小朋友可能會因不想上學、害怕考試而有疼痛症狀,有時經過疼痛評估卻也發現不是「假痛」,孩子的確感受到疼痛,屬於「身體化現象」,家長要特別注意。
要注意憂鬱症狀
疼痛會讓人心情不好;心情長期低落也會影響心血管健康而有疼痛症狀出現,所以疼痛和情緒有相互影響的關係。若親友常抱怨疼痛情況時,建議要多觀察他的情緒反應,若出現失眠、焦慮、想哭或不想出門等情況時,最好帶至精神科評估,可能已併發憂鬱症。
原文來源刊載於:蘋果日報 2009/04/30 楊琇雯、邱明瑜
留言
張貼留言
1.謝謝您願意在此留言
2.沒有blogger帳號者選擇【名稱/網址】
3.匿名攻訐、不相干之廣告將直接刪除
4.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如:
<b>粗體</b>, <i>斜體</i>, <a href="網址">描述文字</a>
5.如不願於單篇文章留言,可選擇﹝Mail﹞聯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