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耳鳴惱人雜音纏身

很多人都有耳鳴的經驗,就算週遭很安靜,但總覺得耳朵深處有雜音。嚴格來說,耳鳴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它是諸多疾病或不良習慣的先行反應,有此困擾的人必須仔細檢查,治療病因,才能解決耳鳴。

耳朵是一個很精密的身體器官,它除了掌管聽覺功能之外,維持平衡感亦是相當重要的責任,由於連接耳朵與大腦之間的神經系統非常複雜,只要耳朵出現任何的異常反應,背後都有可能隱藏一連串諸多問題,耳鳴就是一種常見,但是絕對不能輕忽的症狀。

檢測方法
發生耳鳴後,醫師會執行下列檢查項目,找出病因。

聽覺與耳鳴
聲音從耳廓傳進外耳道,這股音波使耳膜震動後,藉由聽小骨再傳到內耳的耳蝸,耳蝸中充滿淋巴液以及毛細胞,震動中的毛細胞又會把物理性的音波轉變為化學能量,最後經由聽覺神經傳達到腦部,形成聽覺。廣義耳鳴發生的部位,從最外面的耳廓到最裡面的聽覺神經與腦部都有可能,而狹義的耳鳴特別指聽覺神經障礙,但耳蝸之前的聽覺功能,一切正常。耳鳴包含感覺到嗡嗡、咚咚等等聲音以及耳朵悶脹等症狀

形成原因
年齡漸長
根據臨床經驗,65歲以上長者,大約30%會發生耳鳴,65歲以下也有20%有此毛病。年紀愈長,包括聽覺系統等身體諸多機能慢慢退化。所謂的耳背、重聽往往也伴隨著耳鳴;長期存在的耳鳴,也可能影響到精神穩定。

環境噪音
80分貝以下,人類接受度較高,若超過100分貝,且暴露長達8小時以上,就會造成傷害。短時間內接收到強大噪音,如無預警地有人在耳朵邊大叫、鞭炮,或在吵雜環境下工作,高音量會讓聽覺神經系統紊亂,甚至受損。

神經緊張
工作上的壓力大、緊張、沮喪、憂鬱、或是突然遭逢劇變等等,生理可能轉化為耳鳴的反應。但是從儀器檢查中,耳朵內組織應無受損,這種精神性的反應,在障礙排除之後,當事人的耳鳴就可舒緩。

代謝異常
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的高血脂症會造成耳鳴,研判第一種原因是內耳血管非常微小纖細,血脂容易沉積在耳蝸裡;第二種可能為血管濃稠度提高,造成內耳血管因循環不良而栓塞。

藥物作用
部分的抗癌藥物、抗菌素、避孕藥、降血壓藥、止痛藥等,在中樞神經內,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代謝過程,或者傷害了耳朵中的絨毛、聽覺神經,因此會形成耳鳴,甚至部分聽力受損。

外傷撞擊
車禍、摔傷、跌倒、頭部被外力撞擊等因素,有可能讓腦內神經受損、干擾聽覺系統整合的功能,引發耳鳴等聽覺障礙。另外還包括耳朵外傷,傷及耳蝸、耳膜、中耳、內耳、聽覺神經,也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耳朵疾病
外在的因素有液體、異物進入耳朵內,鼓膜受到刺激、破裂,內在因素為中耳病變,如中耳炎等、病毒感染、血管畸形、腫瘤等,讓耳朵內部壓力產生變化,會感到脹脹的,有嗡嗡聲。

系統疾病
其他的疾病,例如貧血、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痙攣性疾病,或是頸部靜脈動脈病變等,均可能有耳鳴的現象伴隨著一起出現。

進行治療
心情調適
耳鳴會引起焦慮,但焦慮後,耳鳴不僅不會減輕,還有可能惡化。建議找出可能的心理障礙,如家庭或工作的壓力,並且努力調適、坦然面對,才能將干擾降到最低。

喝水排除
電梯升降時差距過大,耳朵也會因為暫時壓力失調而產生悶脹、耳鳴反應,一般以吞嚥口水、喝水、咀嚼口香糖等方式,讓體內與外在壓力取得平衡,則可減輕或消除耳鳴干擾。

減敏療法
利用聽覺抑制的原理,檢測出來患者耳鳴的頻率之後,再配戴類似助聽器或耳機的遮蔽器,以略為大於耳鳴的頻率,降低患者對於異常聲音的敏感度。

藥物控制
服用降血脂、神經活化劑或血液循環促進劑等藥物,達到修復聽覺神經、打通耳朵內為血管血路的作用;醫師還會視耳鳴是否造成病人精神情緒上的不安,開立鎮定劑。

手術開刀
若是因外傷造成外淋巴漏、聽小骨鍊斷裂耳鳴,經由外科手術,修補損傷可解決。

飲食加強
除了遠離噪音、避免頭部傷害之外,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實飲食的不正常,與耳鳴成因之間也有莫大的關聯。

少碰高脂肪
大量攝入脂類食物,例如動物內臟、肥肉、奶油、蛋黃、魚子、油炸食物等等,都會使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大,引起動脈硬化。內耳對供血障礙最敏感,出現血液迴圈障礙時,會導致聽神經營養缺乏,從而產生耳鳴甚至耳聾。

補充維他命
雜訊能使人體中的一些氨基酸和維生素類,如維生素B1、B2、B6消耗量增加。維生素D、鐵、鋅等元素則是聽覺神經的重要養分,故可從綜合維他命或青菜等飲食中獲得適度補充。

通常發生耳鳴的患者在檢查確定病因後,輕微的患者都會接受心理輔導,舒緩耳鳴對患者所造成的精神壓力,有的時候不要那麼在意耳鳴,它反而不會造成困擾,如真的有治療必要,所幸大多數耳鳴的患者都可以在減敏療法之後,獲得控制。

原文來源刊載於:蘋果日報 2004/10/01 師瑞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肚子痛 自我急救法

很多人都有肚子痛的經驗,但今天是除夕,醫院門診沒開,萬一遇上肚子痛到底該怎麼辦呢?我們請北醫附醫腸胃內科醫師羅鴻源列出腹痛的可能原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需不需要就醫,或有什麼方法可解決喔! 肚子不舒服可概分為腹脹和腹痛,各有不同的成因和症狀表現。大部份腹脹的情況是因為消化不良或便秘,而腹痛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可能是腸胃炎、食物中毒或其他消化系統疾病。 腹脹 1.可能狀況: 消化不良 症狀: 吃太多年糕或油炸物等不易消化的東西,且同時有食慾不振等。 怎麼辦: 只要吃清淡一點、少碰油膩食物、少量多餐,並且有充足睡眠,就可減輕不舒服的症狀。這不是疾病,所以不用太緊張。過年吃的食物多是不易消化的糯米、脂肪高的肉類,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原本腸胃就較弱的人要少吃。 2.可能狀況: 便秘 症狀: 太久沒排便了,而且蔬菜吃得少。 怎麼辦: 要多吃蔬菜、多喝水,可幫助腸胃蠕動,增加刺激,排便就會順暢一些。過年大魚大肉吃多了,可能會忽略攝取蔬菜,少了纖維質,當然容易造成便秘。況且,飲食太油膩也會阻礙消化吸收,過年期間或過完年常出現很多便祕患者,已有便秘情況的人在這段期間要特別注意。 腹痛 1.可能狀況: 腸胃炎或食物中毒 症狀: 合併嘔吐或拉肚子,吃的東西不乾淨,被細菌汙染。 怎麼辦 : 這種痛是一陣一陣的絞痛,應採用漸進式飲食。就是開始時先喝一點米湯、用2倍水稀釋的運動飲料,等腸胃稍微舒服一點時再吃吐司或稀飯。吃的食物如果不乾淨,讓細菌在胃腸內滋生,可能就會引起發炎反應;另外,如果是一起吃飯的很多人同時出現上述狀況時,就要考慮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並趕快到醫院掛急診。 2.可能狀況: 急性胰臟炎 症狀: 過年期間猛喝酒,或是有膽結石病史者同時吃了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怎麼辦 : 痛的位置是在後背部的中央,也就是胃的正後方,有時彎腰時會比較舒緩、平躺壓到時反而更痛。成因有2種,一種是膽囊裡的結石,掉到胰管口,堵塞了胰液分泌到十二指腸,胰液本來是消化食物的,回流後胰臟被「自體消化」破壞,侵蝕周圍脂肪和器官,造成急性胰臟炎。另一種是年節的時候因為應酬多,喝酒的機會也多,亦可能造成胰臟炎。應立刻到急診室就醫。 3.可能狀況: 潰瘍出血 症狀: 胸部下方到上腹部之間會有灼痛感或排黑便。 怎麼辦 : 要先禁食,最好趕緊送急診室。如果胃部本來就有些微發炎現象,但患者並未察覺,仍舊三餐飲食、生活不正常、大...

頭暈 發燙 沒胃口 小心夏季熱

本週氣候早晚偏涼,到了中午卻變得非常炎熱,很多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人紛紛出現頭昏、身體發熱、沒胃口的情況,這就是中醫所稱的「夏季熱」。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這兩週出現夏季熱症狀的人很多,要特別提醒的是,端午節(5/28)前後兩週都是夏季熱的好發時期,飲食上要多注意,少吃冰、吃點不冰的西瓜,可預防暑熱、緩解夏季熱。 夏季熱和中暑不一樣,中暑會身體發燙到38.5℃以上,且伴隨昏厥等急性症狀,而夏季熱是低燒,不太會超過38℃ 。黃中瑀醫師說明,夏季熱以前多半隻發生在小朋友、老人等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人身上,但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經常發生夏季熱症狀,推斷可能是現代人較少運動、愛吃冰品,導致身體代謝能力變差,體內水分補充也不夠,就會更不舒服。 看症狀 頭昏 發熱 吃不下 夏季熱也會出現如普通感冒般的症狀,如流清鼻水、頭昏、頭痛等,以下四項為常見的夏季熱症狀,若都有出現,可以用緩解法先自我消除症狀。 身體輕微發燙,以溫度計測量約38℃。 覺得頭重、頭痛,整個人懶洋洋的。 沒有胃口、吃不下東西。 口乾舌燥但不會很想喝水。 緩解用 吃不冰的西瓜 黃中瑀醫師說明,當有前述症狀時,可以吃幾片不冰西瓜,因為西瓜的甘涼屬性可退體內虛熱,而虛火過旺時就會有頭痛、全身發熱、口乾舌燥的情況。且西瓜還能養中氣、補充水分,吃個1、2片即可。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吃冰西瓜,因為冰涼食物反而更不利消暑,會阻礙體內循環代謝,若是一次買大顆西瓜只能放冰箱冰存的話,須先拿出放陰涼處退冰後再吃。另外,不建議晚上吃西瓜,可能會半夜頻繁上廁所或腹瀉。 蒸梨子取汁喝 除了西瓜之外,黃中瑀醫師也建議可喝梨子汁,方法是用半顆水梨削皮去籽後,放在碗裡加水剛好蓋過水梨,入鍋蒸約15至20分鐘,取梨子汁喝與吃梨子肉即可。一天可吃1至2次,無攝取時間上的限制,不過有些人吃了以後可能會有排便較稀軟的現象,屬於正常情況,若是出現了嚴重腹瀉的情況,就應該停止吃並立即就醫,因可能是其他疾病所造成的不適。 飲仙草茶可解熱 有許多青草茶都有解暑作用,但黃中瑀醫師表示,青草茶屬性較涼,以目前天氣狀況來說,還不用喝青草茶消暑,且青草茶混合多種材料,無法確知真正效用,不如喝仙草茶,單一種材料就能緩解夏季熱。可在中藥行買乾仙草後回家自己煮1鍋放涼後喝,每天喝1至2杯即可,喝不完放冰箱保存,要喝時拿出來退冰再喝,不要喝冰的,或把要喝的量倒入...

高鐵食物這樣吃

很多人都知道缺鐵的話可能會導致貧血,因為鐵是造血的基本元素,所以應該多補充鐵質,尤其女性更要注意。但究竟食物中,含鐵量各是多少?每天又應該攝取多少份量才好?我們請北醫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劉珍芳和邱琬淳老師告訴你。 食物中的鐵分成 動物性鐵 的 二價血基質鐵 ,和 植物性鐵 的 三價非血基質鐵 ,而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變成造血單位的是動物性的鐵,吸收率約15%。不過,植物中的鐵含量較高,但吸收率只有3-8%,所以更須注意的是儘量提高鐵質在體內吸收率。 依照衛生署公佈的標準,每人每天應攝取的鐵質,男生是10毫克;女生是15毫克,不過特殊族群像是孕婦和哺乳的婦女,每天應增加到45毫克。 誰缺鐵 自我檢測 下列族群是容易缺鐵的人,只要你是其中一種,就要多吃含鐵而且是容易被人體吸收的二價血基質鐵食物喔! ○ 生長發育中的小朋友 ○ 青春期的青少女 ○ 哺乳中的婦女 ○ 懷孕第三期 ○ 素食者 ○ 有痔瘡等慢性出血的人 ○ 消化性潰瘍 ○ 女性經血量較大的人 攝取秘方 增加 肉類: 肉類可促進非血基質鐵的吸收,所以吃含鐵高的植物時,要同時再吃些肉,更能幫助鐵質利用。專家建議無論男性或是女性,每月可喝一碗豬肝湯,因為豬肝是很好的鐵質來源。 維生素C: 有機酸可幫助三價鐵轉成二價鐵,更利於人體吸收。所以可多吃些柳橙、桃子、番茄等水果,幫助鐵的吸收。草莓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草莓含鐵又含維生素C,正好可促進鐵的吸收,不過可能要小心農藥殘留的問題。 減少 草酸: 植物含的草酸會影響鐵質的吸收,雖然植物含較多的鐵,但同時它所含鐵的型式不利於人體吸收,但也只有缺鐵性貧血的人才要注意,減少攝取草酸高的蔬菜例如菠菜,至於一般人就不用擔心囉! 單寧酸: 茶葉當中含的單寧酸會影響鐵的吸收利用,根據研究,大約會使鐵的吸收降低50%,剩下一半,所以吃飯不要配茶,最好間隔2-3小時。 易疲勞 缺鐵時容易疲勞,沒有活力,做事沒精神。小朋友易造成學習能力不佳;大人則是工作績效不彰、懶懶的、沒效率。 臉蒼白 因缺乏造血因子,所以臉部容易沒有血色,看起來很蒼白,有些人牙齦也會泛白,不是健康的粉紅色。 貧血 缺鐵嚴重可能會導致貧血,容易暈倒,不過貧血有很多種,缺鐵性貧血只是其中一種,最好經醫師診斷,不要自行服用鐵劑。 增加利用率 事實上鐵的含量是其次,應該要想辦法增加鐵的吸收和利用、減少不利鐵吸收的因子。一般人不用特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