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植物保健食品安全吃

常聽到、看到廣告上有許多天然植物食品,但你可知道它們確切的功能到底是什麼嗎?雖然這些產品算是食品級,並不是藥品,但如果和其他藥物一起服用時,可能還是會有問題。

冬蟲夏草
主成份:冬蟲夏草素、蟲草酸。
功能:增進免疫機能。
怎麼吃:建議在飯後吃。
建議量:萃取物每日500-1000毫克。
注意:
  1. 孕婦和幼兒應在專業人士指示下吃。
  2. 體質過敏和過敏性鼻炎服用要小心。
  3. 與降血壓藥、抗凝血劑一起吃可能會互相干擾藥效。

靈芝
主成份:靈芝多醣體。
功能:增進免疫機能。
怎麼吃:建議飯後吃。
建議量:萃取物每日300 - 1000毫克。
注意:
  1. 孕婦和幼兒應在專業人士指示下吃。
  2. 體質過敏和過敏性鼻炎患者服用要小心。
  3. 與降血壓藥、抗凝血劑一起吃時,可能會互相干擾藥效。

巴西蘑菇
主成份:葡聚醣、固醇、纖維質、鋅質。
功能:增進免疫機能、維護正常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
怎麼吃:建議飯後吃。
建議量:萃取物每日300-400毫克。
注意:
  1. 孕婦和幼兒應在專業人士指示下吃。
  2. 食用後可能會產生輕微腹瀉,是因為裡頭的纖維刺激腸道蠕動,因此一次不要吃太多。

葡萄子
主成份:原花色素。
功能:延緩皮膚老化現象、抗氧化、輔助治療和預防心血管的疾病。
怎麼吃:建議飯後吃。
建議量:萃取物每日50毫克。
注意:
  1. 孕婦、幼兒應在專業人士指示下吃。
  2. 葡萄子和維生素C一起吃,可以增加皮膚保養效果,所以建議選擇有加維生素C的產品或另外吃維生素C。

月見草油
主成份:亞麻油酸。
功能:改善女性經前症候群引發的不適症狀。
怎麼吃:建議飯後吃。
建議量:萃取物每日200-500毫克。
注意:孕婦和幼兒應在專業人士指示下吃。

大麥苗
主成份:糖基異牡荊素、維生素、抗氧化物質、氨基酸。
功能:維護新陳代謝,抗氧化效力經研究證實比小麥草更好。
怎麼吃:建議飯前空腹配冷開水吃,因為高溫會破壞大麥苗的活性成份。
建議量:萃取物每日3到5克。
注意:
  1. 孕婦應在專業人士指示下吃。
  2. 初次服用可能會產生輕微腸胃不適的現象,減量服用就可以改善。

人參
主成份:人參皂素。
功能:增進人體免疫機能。
怎麼吃:建議飯前空腹吃。
建議量:萃取物每日200-600毫克。
注意:
  1. 孕婦和胃腸疾病患者應在專業人士指示下吃。
  2. 女性停經後服用若陰道出血,應立即停止並迅速就醫。
  3. 人參和抗凝血劑、利尿劑、維生素C、含咖啡因製品併用可能會產生藥物不良反應。

蘆薈
主成份:蒽酉昆配醣體、膠質。
功能:輔助治療慢性便秘、加速受損皮膚黏膜再生。
怎麼吃:建議飯前吃較好。
建議量:萃取物每日50-200毫克。
注意:
  1. 孕婦和幼兒、腸道阻塞和闌尾炎患者禁止使用。
  2. 與緩瀉劑、鐵劑一起吃會相互干擾藥效,建議分開吃。

大蒜精
主成份:大蒜辣素。
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怎麼吃:建議飯後服用。
建議量:萃取物每日600-900mg。
注意:
  1. 與降血壓藥物一起服用,可能會導致血壓降得太低。
  2. 吃大蒜製品的時候不可以同時吃乳酸菌等活菌食品,像是養樂多、優酪乳,以免這些益菌活性受大蒜抑制,反而死亡。

銀杏
主成份:白果苦內酯。
功能:改善記憶力減退和其他腦部功能不全現象、輔助治療氣喘和心血管疾病。
怎麼吃:建議飯後吃。
建議量:萃取物每日120-270毫克。
注意:
  1. 孕婦和幼兒應在專業人士指示下吃。
  2. 與抗凝血劑、降血壓藥、抗痙攣劑或抗過敏藥物一起吃可能會產生藥物不良反應。

吃前5問
如果真的需要使用保健食品,以下5個問題建議一定要先問問自己做到了沒?

不要混合吃
保健食品是以「保健」為主要目的,如果不是敏感性體質或有特殊疾病的人,就可以天天吃,但每天吃的最大劑量一定要符合標準,超過太多就容易引起一些不適應症狀。
各種保健食品最好不要混著吃,尤其不要與治療性藥物一起吃,例如降血壓、降血糖的藥更需謹慎,所以在吃保健食品前,最好先向醫師或藥師諮詢,並主動告知最近正在服用哪些藥物
剛開始吃的時候,可以從低劑量開始服用,例如本來一天要吃2顆,你可以先一天吃1顆,觀察自己的身體有無不適現象,讓生理自動調整,確定沒問題後,再決定是否要調高劑量或長期服用。

專家提醒保健食品不是藥物
保健食品並不能當作正規藥物來治病,若真的生病時,還是要到醫院找專科醫師治療,不能只靠天然保健食品。民眾在這方面的觀念應該要再多加強,因為「天然」並不代表「絕對有效」。

原文來源刊載於:蘋果日報 2003/12/31 楊琇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肚子痛 自我急救法

很多人都有肚子痛的經驗,但今天是除夕,醫院門診沒開,萬一遇上肚子痛到底該怎麼辦呢?我們請北醫附醫腸胃內科醫師羅鴻源列出腹痛的可能原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需不需要就醫,或有什麼方法可解決喔! 肚子不舒服可概分為腹脹和腹痛,各有不同的成因和症狀表現。大部份腹脹的情況是因為消化不良或便秘,而腹痛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可能是腸胃炎、食物中毒或其他消化系統疾病。 腹脹 1.可能狀況: 消化不良 症狀: 吃太多年糕或油炸物等不易消化的東西,且同時有食慾不振等。 怎麼辦: 只要吃清淡一點、少碰油膩食物、少量多餐,並且有充足睡眠,就可減輕不舒服的症狀。這不是疾病,所以不用太緊張。過年吃的食物多是不易消化的糯米、脂肪高的肉類,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原本腸胃就較弱的人要少吃。 2.可能狀況: 便秘 症狀: 太久沒排便了,而且蔬菜吃得少。 怎麼辦: 要多吃蔬菜、多喝水,可幫助腸胃蠕動,增加刺激,排便就會順暢一些。過年大魚大肉吃多了,可能會忽略攝取蔬菜,少了纖維質,當然容易造成便秘。況且,飲食太油膩也會阻礙消化吸收,過年期間或過完年常出現很多便祕患者,已有便秘情況的人在這段期間要特別注意。 腹痛 1.可能狀況: 腸胃炎或食物中毒 症狀: 合併嘔吐或拉肚子,吃的東西不乾淨,被細菌汙染。 怎麼辦 : 這種痛是一陣一陣的絞痛,應採用漸進式飲食。就是開始時先喝一點米湯、用2倍水稀釋的運動飲料,等腸胃稍微舒服一點時再吃吐司或稀飯。吃的食物如果不乾淨,讓細菌在胃腸內滋生,可能就會引起發炎反應;另外,如果是一起吃飯的很多人同時出現上述狀況時,就要考慮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並趕快到醫院掛急診。 2.可能狀況: 急性胰臟炎 症狀: 過年期間猛喝酒,或是有膽結石病史者同時吃了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怎麼辦 : 痛的位置是在後背部的中央,也就是胃的正後方,有時彎腰時會比較舒緩、平躺壓到時反而更痛。成因有2種,一種是膽囊裡的結石,掉到胰管口,堵塞了胰液分泌到十二指腸,胰液本來是消化食物的,回流後胰臟被「自體消化」破壞,侵蝕周圍脂肪和器官,造成急性胰臟炎。另一種是年節的時候因為應酬多,喝酒的機會也多,亦可能造成胰臟炎。應立刻到急診室就醫。 3.可能狀況: 潰瘍出血 症狀: 胸部下方到上腹部之間會有灼痛感或排黑便。 怎麼辦 : 要先禁食,最好趕緊送急診室。如果胃部本來就有些微發炎現象,但患者並未察覺,仍舊三餐飲食、生活不正常、大...

頭暈 發燙 沒胃口 小心夏季熱

本週氣候早晚偏涼,到了中午卻變得非常炎熱,很多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人紛紛出現頭昏、身體發熱、沒胃口的情況,這就是中醫所稱的「夏季熱」。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這兩週出現夏季熱症狀的人很多,要特別提醒的是,端午節(5/28)前後兩週都是夏季熱的好發時期,飲食上要多注意,少吃冰、吃點不冰的西瓜,可預防暑熱、緩解夏季熱。 夏季熱和中暑不一樣,中暑會身體發燙到38.5℃以上,且伴隨昏厥等急性症狀,而夏季熱是低燒,不太會超過38℃ 。黃中瑀醫師說明,夏季熱以前多半隻發生在小朋友、老人等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的人身上,但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經常發生夏季熱症狀,推斷可能是現代人較少運動、愛吃冰品,導致身體代謝能力變差,體內水分補充也不夠,就會更不舒服。 看症狀 頭昏 發熱 吃不下 夏季熱也會出現如普通感冒般的症狀,如流清鼻水、頭昏、頭痛等,以下四項為常見的夏季熱症狀,若都有出現,可以用緩解法先自我消除症狀。 身體輕微發燙,以溫度計測量約38℃。 覺得頭重、頭痛,整個人懶洋洋的。 沒有胃口、吃不下東西。 口乾舌燥但不會很想喝水。 緩解用 吃不冰的西瓜 黃中瑀醫師說明,當有前述症狀時,可以吃幾片不冰西瓜,因為西瓜的甘涼屬性可退體內虛熱,而虛火過旺時就會有頭痛、全身發熱、口乾舌燥的情況。且西瓜還能養中氣、補充水分,吃個1、2片即可。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吃冰西瓜,因為冰涼食物反而更不利消暑,會阻礙體內循環代謝,若是一次買大顆西瓜只能放冰箱冰存的話,須先拿出放陰涼處退冰後再吃。另外,不建議晚上吃西瓜,可能會半夜頻繁上廁所或腹瀉。 蒸梨子取汁喝 除了西瓜之外,黃中瑀醫師也建議可喝梨子汁,方法是用半顆水梨削皮去籽後,放在碗裡加水剛好蓋過水梨,入鍋蒸約15至20分鐘,取梨子汁喝與吃梨子肉即可。一天可吃1至2次,無攝取時間上的限制,不過有些人吃了以後可能會有排便較稀軟的現象,屬於正常情況,若是出現了嚴重腹瀉的情況,就應該停止吃並立即就醫,因可能是其他疾病所造成的不適。 飲仙草茶可解熱 有許多青草茶都有解暑作用,但黃中瑀醫師表示,青草茶屬性較涼,以目前天氣狀況來說,還不用喝青草茶消暑,且青草茶混合多種材料,無法確知真正效用,不如喝仙草茶,單一種材料就能緩解夏季熱。可在中藥行買乾仙草後回家自己煮1鍋放涼後喝,每天喝1至2杯即可,喝不完放冰箱保存,要喝時拿出來退冰再喝,不要喝冰的,或把要喝的量倒入...

高鐵食物這樣吃

很多人都知道缺鐵的話可能會導致貧血,因為鐵是造血的基本元素,所以應該多補充鐵質,尤其女性更要注意。但究竟食物中,含鐵量各是多少?每天又應該攝取多少份量才好?我們請北醫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劉珍芳和邱琬淳老師告訴你。 食物中的鐵分成 動物性鐵 的 二價血基質鐵 ,和 植物性鐵 的 三價非血基質鐵 ,而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變成造血單位的是動物性的鐵,吸收率約15%。不過,植物中的鐵含量較高,但吸收率只有3-8%,所以更須注意的是儘量提高鐵質在體內吸收率。 依照衛生署公佈的標準,每人每天應攝取的鐵質,男生是10毫克;女生是15毫克,不過特殊族群像是孕婦和哺乳的婦女,每天應增加到45毫克。 誰缺鐵 自我檢測 下列族群是容易缺鐵的人,只要你是其中一種,就要多吃含鐵而且是容易被人體吸收的二價血基質鐵食物喔! ○ 生長發育中的小朋友 ○ 青春期的青少女 ○ 哺乳中的婦女 ○ 懷孕第三期 ○ 素食者 ○ 有痔瘡等慢性出血的人 ○ 消化性潰瘍 ○ 女性經血量較大的人 攝取秘方 增加 肉類: 肉類可促進非血基質鐵的吸收,所以吃含鐵高的植物時,要同時再吃些肉,更能幫助鐵質利用。專家建議無論男性或是女性,每月可喝一碗豬肝湯,因為豬肝是很好的鐵質來源。 維生素C: 有機酸可幫助三價鐵轉成二價鐵,更利於人體吸收。所以可多吃些柳橙、桃子、番茄等水果,幫助鐵的吸收。草莓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草莓含鐵又含維生素C,正好可促進鐵的吸收,不過可能要小心農藥殘留的問題。 減少 草酸: 植物含的草酸會影響鐵質的吸收,雖然植物含較多的鐵,但同時它所含鐵的型式不利於人體吸收,但也只有缺鐵性貧血的人才要注意,減少攝取草酸高的蔬菜例如菠菜,至於一般人就不用擔心囉! 單寧酸: 茶葉當中含的單寧酸會影響鐵的吸收利用,根據研究,大約會使鐵的吸收降低50%,剩下一半,所以吃飯不要配茶,最好間隔2-3小時。 易疲勞 缺鐵時容易疲勞,沒有活力,做事沒精神。小朋友易造成學習能力不佳;大人則是工作績效不彰、懶懶的、沒效率。 臉蒼白 因缺乏造血因子,所以臉部容易沒有血色,看起來很蒼白,有些人牙齦也會泛白,不是健康的粉紅色。 貧血 缺鐵嚴重可能會導致貧血,容易暈倒,不過貧血有很多種,缺鐵性貧血只是其中一種,最好經醫師診斷,不要自行服用鐵劑。 增加利用率 事實上鐵的含量是其次,應該要想辦法增加鐵的吸收和利用、減少不利鐵吸收的因子。一般人不用特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