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底下的異常出血經常以「瘀血」表現出來,不過也由於「瘀血」是種常見的身體症狀,一般人可以能以為只是外傷碰撞,而忽略背後隱藏的訊息。看完以下專業醫師的建議,以後你可要更重視瘀血可能反應的疾病了!
在真皮組織的裡面,環繞了很多細小的微血管,如果受到傷害使其受損,便會產生破裂出血的現象,而在皮膚底下形成大小不一的瘀血,剛開始的時候顏色會偏紅,隨著時間以及身體免疫系統的修復,瘀血會慢慢變紫青然後漸漸消失。
引發原因
因撞傷引起的出血,要小心傷口的照護。
引發出血的原因,可歸類為撞傷與非撞傷兩方面:
撞傷
碰撞、擦傷,讓血管壁破裂、血液外流,輕則瘀血,重則內出血。
非撞傷
除了撞傷之外的原因,都歸類為非撞傷,這又涉及血管、血小板與凝血功能的障礙:
自我檢測
很多人會忽然發現身上有瘀血,但一下子又想不起來為什麼會造成?這時追根究底找出原因非常重要,因為會引發皮下出血的疾病相當多,千萬不可以視之為外傷碰撞,而輕忽其嚴重性。有幾個情形必須特別釐清,才能確定是否為單純碰撞或有嚴重疾病。
有無外傷
仔細回想,自己是否可能遭受碰撞、夾傷、跌倒、打針等外傷,如果確實為意外損傷,視受傷情形進行敷藥治療即可。
分佈範圍
若瘀血範圍小,出血點不大,大多與微血管破裂有關,治療過程只需追蹤變化情形即可。但瘀血分佈範圍廣,全身很多地方都有,則與血液凝固因子被消耗掉有關,有可能是紫斑病、白血病、腫瘤等諸多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
吃什麼藥
心臟病、中風病患服用的某些藥物,會影響血小板凝固功能,例如抗生素、抗凝血藥物、止痛藥、利尿劑、甚至大量服用阿斯匹靈,都會引起出血問題。所幸通常停藥之後,病癥也會獲得抑制。
併發狀況
皮下異常出血的同時,這段時間身體其他部位出血,如流鼻血或血便的次數是否較高?有無關節痛?是否刷牙的時候,牙齦也特別容易出血?這些跡象都代表可能健康出了狀況,必須就醫治療。
檢測治療
抽血檢查
發生異常出血,想檢查出病因唯一的方法只有抽血,檢查血液當中血小板數目、凝血時間、以及其他可能凝血因子的功能,作為醫師治療時的參考。
注射針劑
自體免疫功能不足、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不全等病因,可以以注射高劑量的類固醇、維他命k1、補充凝血因子的方式,追蹤治療或控制細菌感染。
切除腫瘤
排除引起皮下出血得癌症、甲狀腺腫瘤等因素。
淤血應先冰敷
皮下異常出血形成的一片片瘀血,通常必須耗費2到3天才可能慢慢消除,看起來不甚雅觀,有的人會立即用熱水敷、塗抹萬金油等方式,設法快點讓瘀血消散,但是站在醫療立場,這樣的做法不僅無益於瘀血消散,反而會加深嚴重性。因為揉散的過程中,反而會讓破裂的血管再次受傷、熱水也會促進血管擴張,讓血液外流得更多。最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剛剛出血時,以冰敷起碼10分鐘,局部止血,1天過後才改用熱敷。
醫師建議
身體運作機制發生問題,通常會透過跡象告訴我們,就看是否有警覺心。身體異常出血,不論發生在皮膚底下或其他地方,大部分都是不正常的。當事人不可因為心生恐懼而抗拒就醫,立即找出疾病原因,才是終結異常出血的不二法門。
如同發燒感冒,皮下出血是諸多疾病的反應症狀之一,麻煩的不是出血本身,而是背後可能隱藏的疾病,找出導致出血的原因,並設法治療,比消除瘀血還重要。一般人只要有任何異常出血,都應該視為健康警訊,必須尋求治療。
原文來源刊載於:蘋果日報 2004/06/28 師瑞德
在真皮組織的裡面,環繞了很多細小的微血管,如果受到傷害使其受損,便會產生破裂出血的現象,而在皮膚底下形成大小不一的瘀血,剛開始的時候顏色會偏紅,隨著時間以及身體免疫系統的修復,瘀血會慢慢變紫青然後漸漸消失。
引發原因
因撞傷引起的出血,要小心傷口的照護。
引發出血的原因,可歸類為撞傷與非撞傷兩方面:
撞傷
碰撞、擦傷,讓血管壁破裂、血液外流,輕則瘀血,重則內出血。
非撞傷
除了撞傷之外的原因,都歸類為非撞傷,這又涉及血管、血小板與凝血功能的障礙:
自我檢測
很多人會忽然發現身上有瘀血,但一下子又想不起來為什麼會造成?這時追根究底找出原因非常重要,因為會引發皮下出血的疾病相當多,千萬不可以視之為外傷碰撞,而輕忽其嚴重性。有幾個情形必須特別釐清,才能確定是否為單純碰撞或有嚴重疾病。
有無外傷
仔細回想,自己是否可能遭受碰撞、夾傷、跌倒、打針等外傷,如果確實為意外損傷,視受傷情形進行敷藥治療即可。
分佈範圍
若瘀血範圍小,出血點不大,大多與微血管破裂有關,治療過程只需追蹤變化情形即可。但瘀血分佈範圍廣,全身很多地方都有,則與血液凝固因子被消耗掉有關,有可能是紫斑病、白血病、腫瘤等諸多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
吃什麼藥
心臟病、中風病患服用的某些藥物,會影響血小板凝固功能,例如抗生素、抗凝血藥物、止痛藥、利尿劑、甚至大量服用阿斯匹靈,都會引起出血問題。所幸通常停藥之後,病癥也會獲得抑制。
併發狀況
皮下異常出血的同時,這段時間身體其他部位出血,如流鼻血或血便的次數是否較高?有無關節痛?是否刷牙的時候,牙齦也特別容易出血?這些跡象都代表可能健康出了狀況,必須就醫治療。
檢測治療
抽血檢查
發生異常出血,想檢查出病因唯一的方法只有抽血,檢查血液當中血小板數目、凝血時間、以及其他可能凝血因子的功能,作為醫師治療時的參考。
注射針劑
自體免疫功能不足、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不全等病因,可以以注射高劑量的類固醇、維他命k1、補充凝血因子的方式,追蹤治療或控制細菌感染。
切除腫瘤
排除引起皮下出血得癌症、甲狀腺腫瘤等因素。
淤血應先冰敷
皮下異常出血形成的一片片瘀血,通常必須耗費2到3天才可能慢慢消除,看起來不甚雅觀,有的人會立即用熱水敷、塗抹萬金油等方式,設法快點讓瘀血消散,但是站在醫療立場,這樣的做法不僅無益於瘀血消散,反而會加深嚴重性。因為揉散的過程中,反而會讓破裂的血管再次受傷、熱水也會促進血管擴張,讓血液外流得更多。最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剛剛出血時,以冰敷起碼10分鐘,局部止血,1天過後才改用熱敷。
醫師建議
身體運作機制發生問題,通常會透過跡象告訴我們,就看是否有警覺心。身體異常出血,不論發生在皮膚底下或其他地方,大部分都是不正常的。當事人不可因為心生恐懼而抗拒就醫,立即找出疾病原因,才是終結異常出血的不二法門。
如同發燒感冒,皮下出血是諸多疾病的反應症狀之一,麻煩的不是出血本身,而是背後可能隱藏的疾病,找出導致出血的原因,並設法治療,比消除瘀血還重要。一般人只要有任何異常出血,都應該視為健康警訊,必須尋求治療。
原文來源刊載於:蘋果日報 2004/06/28 師瑞德
留言
張貼留言
1.謝謝您願意在此留言
2.沒有blogger帳號者選擇【名稱/網址】
3.匿名攻訐、不相干之廣告將直接刪除
4.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如:
<b>粗體</b>, <i>斜體</i>, <a href="網址">描述文字</a>
5.如不願於單篇文章留言,可選擇﹝Mail﹞聯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