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維他命適量補充 - 天然食物就含有豐富維他命

日前有民眾為對抗壓力,除大量蔬果外,還外加維他命C錠,卻反而有貧血、口角潰爛、神經緊張等情形,這是因過量維他命C反而會阻斷維他命B12的吸收,而產生這些症狀,因此服用維他命不可過量,否則會帶來病痛。

綜合維他命
由於現代人注重身體保健,常有人吃維他命像吃蔬果一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主任李佳利表示,維他命也是一種藥物,使用過量不但無益,反而會引起中毒,尤其是維他命A、D、E、K等脂溶性維他命,會在體內累積而不易排出,使用時需注意劑量,如果不知道要補充哪種維他命,醫師建議,每天補充綜合維他命就夠了。

維他命A太多 骨骼易受損
維他命A每天建議用量是5000國際單位,若服用劑量超過5倍易引起中毒,肝臟及骨骼易受損,會有脫髮、皮膚乾燥、頭痛、嘔吐等狀況。而懷孕的婦女要特別注意維他命A吃太多會導致小孩骨骼畸型,生殖系統生長不正常。

維他命B群 不可超過10倍
維他命B群是水溶性維他命,較易隨尿液排出,較不會有過量問題,但若服用時尿液較黃,表示身體不需維他命B群,就不用補充,每天服用量若超過說明書上的建議量10倍,可能會中毒。

過多維他命C 易腹漲
維他命C也是水溶性,每天建議60毫克,會隨尿液排出,但維他命C偏酸,腎臟功能不好、結石、尿酸偏高的人每天不超過100毫克,一般人若服過高劑量維他命C會肚子痛、腹漲,服超過1000毫克,可能阻礙維他命B12吸收,影響造血功能。

維他命D超量 恐意識不清
維他命D每天建議量為400國際單位,服用超過5倍以上,會有血鈣過高、嘔吐、脫水、骨頭痛、意識不清、嚴重會引起昏迷。而孕婦吃多維他命D可能會導致小孩大動脈和牙齒、骨骼上有發展問題。

維他命E過量 易頭痛
維他命E比較少有過量的情形,但若服用太多還是容易有頭痛、疲倦、噁心、腹瀉情形。

服維他命K 避免抗凝血劑
由於維他命K減低抗凝血劑的藥效,因此在服用抗凝血劑的病患不要攝取過多維他命K。

飯後服用容易吸收
維他命正確吃法應是在飯後服用才能達到理想吸收效果,尤其服用維他命A、D、E、K這類脂溶性維他命時,最好先吃油脂性食物,更易溶解吸收。一般正常均衡飲食下,都不需額外補充,若三餐飲食不均衡、食慾不佳或偏食、作息不正常、需耗費大量體力等,才需額外補充維他命。

維他命選購 要注意衛署字號
若飲食不均衡而需補充維他命,選購時須注意產品包裝是否完整,有無標示衛生署許可字號,是否清楚標示成分含量及用法說明,有無標示製造廠商名稱及地址、保存期限等。不要以為貴的較好、天然成分比合成的好、外國進口比國產好。

天然跟合成 成分大同小異
李佳利表示,維他命跟礦物質都無法完全被人體吸收,其實天然食物提煉出來的維他命和實驗室合成製造出來的差異不大,都是由相同分子所組成的相同化學物質,除了天然維他命E效用證明比合成好外,其他都沒有證明有不同功效。

天然食材最好
胚芽米含有大量的維他命B群。
平常我們的飲食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這才是真正的大自然維他命,只要補充這些維他命來源的食物就可以補充到豐富維他命,例如:肝臟、牛奶、綠色蔬菜都有大量的維他命A跟D;糙米、胚芽米則含有大量的維他命B群。

兒童可以選擇液劑型維他命,但是成人最好是整粒搭配白開水,吸收效果會比較好。
部分健康食品含維他命,要看清楚健康食品的含量,否則也會攝取過多維他命,導致不適。

原文來源刊載於:蘋果日報 2006/5/25 黃筱筠、楊琇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肚子痛 自我急救法

很多人都有肚子痛的經驗,但今天是除夕,醫院門診沒開,萬一遇上肚子痛到底該怎麼辦呢?我們請北醫附醫腸胃內科醫師羅鴻源列出腹痛的可能原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需不需要就醫,或有什麼方法可解決喔! 肚子不舒服可概分為腹脹和腹痛,各有不同的成因和症狀表現。大部份腹脹的情況是因為消化不良或便秘,而腹痛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可能是腸胃炎、食物中毒或其他消化系統疾病。 腹脹 1.可能狀況: 消化不良 症狀: 吃太多年糕或油炸物等不易消化的東西,且同時有食慾不振等。 怎麼辦: 只要吃清淡一點、少碰油膩食物、少量多餐,並且有充足睡眠,就可減輕不舒服的症狀。這不是疾病,所以不用太緊張。過年吃的食物多是不易消化的糯米、脂肪高的肉類,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原本腸胃就較弱的人要少吃。 2.可能狀況: 便秘 症狀: 太久沒排便了,而且蔬菜吃得少。 怎麼辦: 要多吃蔬菜、多喝水,可幫助腸胃蠕動,增加刺激,排便就會順暢一些。過年大魚大肉吃多了,可能會忽略攝取蔬菜,少了纖維質,當然容易造成便秘。況且,飲食太油膩也會阻礙消化吸收,過年期間或過完年常出現很多便祕患者,已有便秘情況的人在這段期間要特別注意。 腹痛 1.可能狀況: 腸胃炎或食物中毒 症狀: 合併嘔吐或拉肚子,吃的東西不乾淨,被細菌汙染。 怎麼辦 : 這種痛是一陣一陣的絞痛,應採用漸進式飲食。就是開始時先喝一點米湯、用2倍水稀釋的運動飲料,等腸胃稍微舒服一點時再吃吐司或稀飯。吃的食物如果不乾淨,讓細菌在胃腸內滋生,可能就會引起發炎反應;另外,如果是一起吃飯的很多人同時出現上述狀況時,就要考慮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並趕快到醫院掛急診。 2.可能狀況: 急性胰臟炎 症狀: 過年期間猛喝酒,或是有膽結石病史者同時吃了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怎麼辦 : 痛的位置是在後背部的中央,也就是胃的正後方,有時彎腰時會比較舒緩、平躺壓到時反而更痛。成因有2種,一種是膽囊裡的結石,掉到胰管口,堵塞了胰液分泌到十二指腸,胰液本來是消化食物的,回流後胰臟被「自體消化」破壞,侵蝕周圍脂肪和器官,造成急性胰臟炎。另一種是年節的時候因為應酬多,喝酒的機會也多,亦可能造成胰臟炎。應立刻到急診室就醫。 3.可能狀況: 潰瘍出血 症狀: 胸部下方到上腹部之間會有灼痛感或排黑便。 怎麼辦 : 要先禁食,最好趕緊送急診室。如果胃部本來就有些微發炎現象,但患者並未察覺,仍舊三餐飲食、生活不正常、大...

吃喉糖 1天勿超過6顆 感冒喉嚨痛 吃含藥口含錠

喉糖可舒緩平常過度使用喉嚨的不適,但若因感冒病毒所引起喉嚨不舒服,應選擇吃含藥口含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吳建隆建議,可依症狀選擇喉糖成分,如鎮咳的甘草或舒緩疼痛的薄荷等,但1天不要吃超過6顆為宜。 喉糖喉藥作用不同 李佳利藥師表示,過度使用聲帶時,可利用喉糖舒緩聲音沙啞症狀,而含藥口含錠則是作用於會厭,因為病菌通常會聚集在此。目前市售的潤喉、消除喉部不適的產品分為2大類,分別是喉糖及含藥口含錠。 若因為說太多話所引起的聲音沙啞或喉嚨疼痛不適時,可吃喉糖來舒緩;因感冒、咽喉炎或其他疾病導致喉嚨發炎時,可吃含藥口含錠 ,其製菌劑可抑制病菌在會厭孳生。 吃過量 喝飲料恐無味 不論一般喉糖或含藥口含錠,都會添加薄荷,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梁家光醫師表示,若吃過量喉糖,除因大量糖分易生痰,可能也會因薄荷過度刺激,影響舌頭味蕾,導致味覺短暫消失,喝飲料或吃東西可能吃不出味道,同時也會影響嗅覺,讓嗅覺變的遲鈍,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5到6顆。 音啞吃喉糖 吃太多恐喉部緊繃 若單純因喉嚨使用過度而造成聲音沙啞,可吃喉糖來緩解不適。喉糖屬食品類,可自行購買,不須詢問醫師或藥師,通常也會添加薄荷來讓喉部暫時獲得舒緩,但喉糖效果短暫,吃太多反會造成喉部緊繃。 薄荷 主成分作用快 所有市售喉糖都含有薄荷,有些還添加甘草、陳皮、仙楂等。吳建隆醫師表示,若成分只有薄荷為主,作用快但消失速度也快;而含有多種成份的喉糖,作用較慢,但較持久。 鎮咳 選甘草成分 吳建隆醫師表示,甘草常被用來添加在喉糖內,具鎮咳作用,若喉部不適且有咳嗽,可選擇含有甘草的喉糖。但若只是舒緩喉部疼痛,可選擇只有薄荷成分的喉糖。 發炎吃喉藥 詢問藥師再用藥 喉嚨若有發炎,不應吃喉糖,應吃具抑菌作用的含藥口含錠。由於含藥口含錠是藥師指示用藥,可到藥局向藥師詢問後再購買。若因感染病菌而發炎,除喉嚨痛外,還會有其他類似感冒症狀,如喉部腫痛、咳嗽、流鼻涕等。 先閱讀用藥指示 李佳利藥師提醒,在吃含藥口含錠時,需先閱讀用藥指示,依照說明書上所指示劑量吃,因為含藥口含錠具有藥物成分,並不屬於日常保健食物,因此服用前最好先看清楚用藥指示。 含藥口含錠具抑菌作用 含藥口含錠內含有抑菌劑,如2,4-Dichlorobenzyl Alcohol、Amylmetacresol等,可殺死引起口腔及喉嚨感染的細菌,用於輕微的口腔及喉嚨感染,此外也含有薄...

瓜果近皮處 維生素C高

炎熱的天氣常讓人覺得口乾舌燥、身體裡的熱氣不斷往上冒,現在正盛產的瓜果類,剛好可解熱、生津、降火氣,助紓解夏日症狀。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營養師薛安栗說,瓜果類富含維生素C,尤其是靠近果皮的地方,維他命C含量更豐富。但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說,若 本身常手腳冰冷、有拉肚子情形者及女性生理期,建議不要吃太多,容易有腹瀉情形 ,或可能影響經血量。 當季瓜果清熱消暑 糖尿病少吃瓜類水果 薛安栗營養師表示, 冬瓜、苦瓜、西瓜、香瓜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促進新陳代謝,也有消暑的作用 ,但因維生素C加熱後易流失,最好用涼拌的烹煮方式。而水果類的瓜果,糖分含量較高,如果是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例如糖尿病患者,建議吃瓜類蔬菜取代瓜類水果。 室溫存放可減寒性 陳旺全中醫師說, 瓜果類偏涼性,能清熱退火、利尿,適合夏天吃 ,但建議不要冷藏以免加重寒涼性,在室溫中存放就好。而冬瓜、苦瓜可以在熱炒時加一點溫性的薑絲爆香或是加溫性的排骨一起燉煮,減低食物的寒涼性。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