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如何健康吃火鍋

臺灣的火鍋樣式不斷推陳出新,熱呼呼、香噴噴的吸引著各方饕客。但火鍋的高熱量、高油脂,卻也在講究養生的現代,讓許多人又期待又怕受傷害。事實上只要掌握食物的特性,了解如何搭配,仍然可以在滿足口腹之慾之餘,保持健康窈窕的身材。

品嘗火鍋 營養鮮度好掌握
不少人吃火鍋,最期待的就是舀一勺熱呼呼的湯喝下去,但若要吃得健康,就得好好選擇湯底囉!傳統的火鍋湯底多是以大骨熬湯頭,再撈去浮油,湯頭看似清淡,入口也不會感覺油膩;但若是換了各色新奇的湯底,例如加入了辣油、牛奶、豆漿、藥材等,就得視個人體質情況慎選適合自己的火鍋了!

此外,在食材、配料的選擇也很重要,若是含有高油脂或者非天然的添加物,不僅容易累積過多的高熱量,還可能隱藏著各種致病危機。

選擇吃法以涮、燙為主的火鍋,營養較不易流失。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周美均表示,要吃火鍋又能享健康的第一步就是選擇以蔬菜、水果、昆布、檸檬、香茅等自然食材熬煮的湯底,清淡又不油膩;若非得享受大骨湯的濃香口感,建議不妨選擇以雞骨熬湯,不僅價格便宜,油脂含量也比豬骨少得多。

再則,火鍋的吃法以涮、燙的方式為佳,營養較不易流失;還可自行控制調味料用量,而且食材的鮮度看得出來,對外食族來說是較佳的選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羅珮琳則表示,冬天吃火鍋是補充熱能的好方法,在湯頭裡加點黃耆、當歸可補氣血,亦是寒冬保暖養生的好方法。

健康品嘗 慢性病患也可嘗
羅珮琳中醫師特別提到,火鍋是將所有的食材聚在一個鍋裡煮,容易聚集油脂,造成肥胖,尤其各種食材長期熬煮,湯底很容易愈煮愈濃,鹽分過多,不僅易造成火氣大,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尿酸過高的病患都要注意。

她舉例說,有痛風症狀的人,要避免選用黃豆芽、牡蠣、香菇等高普林含量食材,高湯更不適合喝,也不可搭配酒類,以免過多普林,造成痛風發作高血壓患者注意少油、少鹽,最好不要喝湯,避免如沙茶醬這類高鹽分沾醬和丸餃類加工食品糖尿病病患則可以蔬菜、豆腐、海鮮代替肉類,同時多選用如蒟蒻麵之類低熱量的食材腎臟病患最怕濃稠的湯,尤其丸餃類鹽分高、油脂多,也要小心攝食

蔬菜纖維較高,可刺激腸胃蠕動,吃火鍋時宜多攝食。
以海鮮取代肉類,可減少油脂的攝取量。
特別是慢性病患者,較不適宜選擇坊間「吃到飽」的火鍋店,不僅容易過量,而且吃太燙的食物,長時間刺激口腔腸胃,可能造成傷害。

為了讓大家可以健康吃火鍋,羅珮琳醫師也提出一些食用火鍋小撇步,她建議不妨在家DIY,以蔬菜、青菜、白蘿蔔、洋蔥熬湯,白蘿蔔熬久自然散發甜味,搭配簡單的雞肉片下鍋,好吃又營養。搭配一杯清熱生津解渴的烏梅汁,解膩去油更好。

慎選食材 講營養避疾病
由於現代人經常外食,多數蔬果攝取量都不足,一般人每餐最好食用半碗以上的蔬菜,周美均營養師說,吃火鍋就很容易達到。她建議大家盡量選用如海鮮、蔬菜等天然、新鮮的食材,蔬菜纖維較高,可刺激腸胃蠕動;此外選擇涼性食材,如白菜、蓮藕、白蘿蔔,或黃瓜、絲瓜等瓜類和蔬菜為主,搭配湯底較燥的易上火鍋類型如麻辣鍋等,可以涼性燥性融合,不只能解嘴饞也可避免過於上火。

周美均進一步建議,肉類因為油脂含量多,最好少量;而白肉油脂含量較紅肉少,所以不妨多選擇如雞肉、魚片等,或者以海鮮或凍豆腐等豆製品取代肉類蒟蒻、木耳則可增加飽足感,熱量又低,也是好選擇。至於樣式、口味琳瑯滿目的丸餃類,不但因多以絞肉製成,可能油脂、糖分、鹽分稍嫌過多;加上為了保鮮,有時難免加了防腐劑和添加物;另外部分火腿類則可能含少量亞硝酸鹽,此類加工食品最好能謹慎選食

此外,沾醬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熱量來源,小小一碟就很容易讓人吃進過量的鹽分、糖分。傳統的沙茶醬加生蛋黃,不僅是油脂加膽固醇的高熱量組合不優,生雞蛋可能有沙門氏菌更得小心避免。周美均營養師建議,最好選用薄鹽醬油、蔥花、九層塔、檸檬汁、蒜泥、蘿蔔泥等調配,非得吃辣的,加生辣椒又比辣椒醬好
也有不少火鍋店提供免費飲料、冰淇淋,讓饕客稍降口腔溫度。周美均營養師說,冬瓜茶、紅茶、橘子汽水等飲料的糖分過多,會增加熱量,建議選用有去脂功效的茶類。

最後羅珮琳醫師提醒大家,若能依照健康的食用順序,依桌上食材,先吃水果,喝現榨的果汁,涮涮蔬菜後,再燙肉片,選擇食材得當,吃火鍋也可以吃得清爽健康不發胖。

原文來源刊載於:臺北畫刊 490期
文/馮霽嵐 採訪協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周美均、中醫院區中醫師羅珮琳

留言

  1. 你們的文章我看了之後收穫很多你們的文章很棒因我是智障兒所以我看懂之後非常開心希望你們可以多發表幾篇文章讓我們能夠多學一點因你們的文章很淺顯易懂你們的文章很棒 曉萱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1.謝謝您願意在此留言
2.沒有blogger帳號者選擇【名稱/網址】
3.匿名攻訐、不相干之廣告將直接刪除
4.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如:
 <b>粗體</b>, <i>斜體</i>, <a href="網址">描述文字</a>
5.如不願於單篇文章留言,可選擇Mail聯絡方式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肚子痛 自我急救法

很多人都有肚子痛的經驗,但今天是除夕,醫院門診沒開,萬一遇上肚子痛到底該怎麼辦呢?我們請北醫附醫腸胃內科醫師羅鴻源列出腹痛的可能原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需不需要就醫,或有什麼方法可解決喔! 肚子不舒服可概分為腹脹和腹痛,各有不同的成因和症狀表現。大部份腹脹的情況是因為消化不良或便秘,而腹痛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可能是腸胃炎、食物中毒或其他消化系統疾病。 腹脹 1.可能狀況: 消化不良 症狀: 吃太多年糕或油炸物等不易消化的東西,且同時有食慾不振等。 怎麼辦: 只要吃清淡一點、少碰油膩食物、少量多餐,並且有充足睡眠,就可減輕不舒服的症狀。這不是疾病,所以不用太緊張。過年吃的食物多是不易消化的糯米、脂肪高的肉類,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原本腸胃就較弱的人要少吃。 2.可能狀況: 便秘 症狀: 太久沒排便了,而且蔬菜吃得少。 怎麼辦: 要多吃蔬菜、多喝水,可幫助腸胃蠕動,增加刺激,排便就會順暢一些。過年大魚大肉吃多了,可能會忽略攝取蔬菜,少了纖維質,當然容易造成便秘。況且,飲食太油膩也會阻礙消化吸收,過年期間或過完年常出現很多便祕患者,已有便秘情況的人在這段期間要特別注意。 腹痛 1.可能狀況: 腸胃炎或食物中毒 症狀: 合併嘔吐或拉肚子,吃的東西不乾淨,被細菌汙染。 怎麼辦 : 這種痛是一陣一陣的絞痛,應採用漸進式飲食。就是開始時先喝一點米湯、用2倍水稀釋的運動飲料,等腸胃稍微舒服一點時再吃吐司或稀飯。吃的食物如果不乾淨,讓細菌在胃腸內滋生,可能就會引起發炎反應;另外,如果是一起吃飯的很多人同時出現上述狀況時,就要考慮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並趕快到醫院掛急診。 2.可能狀況: 急性胰臟炎 症狀: 過年期間猛喝酒,或是有膽結石病史者同時吃了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怎麼辦 : 痛的位置是在後背部的中央,也就是胃的正後方,有時彎腰時會比較舒緩、平躺壓到時反而更痛。成因有2種,一種是膽囊裡的結石,掉到胰管口,堵塞了胰液分泌到十二指腸,胰液本來是消化食物的,回流後胰臟被「自體消化」破壞,侵蝕周圍脂肪和器官,造成急性胰臟炎。另一種是年節的時候因為應酬多,喝酒的機會也多,亦可能造成胰臟炎。應立刻到急診室就醫。 3.可能狀況: 潰瘍出血 症狀: 胸部下方到上腹部之間會有灼痛感或排黑便。 怎麼辦 : 要先禁食,最好趕緊送急診室。如果胃部本來就有些微發炎現象,但患者並未察覺,仍舊三餐飲食、生活不正常、大...

吃喉糖 1天勿超過6顆 感冒喉嚨痛 吃含藥口含錠

喉糖可舒緩平常過度使用喉嚨的不適,但若因感冒病毒所引起喉嚨不舒服,應選擇吃含藥口含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吳建隆建議,可依症狀選擇喉糖成分,如鎮咳的甘草或舒緩疼痛的薄荷等,但1天不要吃超過6顆為宜。 喉糖喉藥作用不同 李佳利藥師表示,過度使用聲帶時,可利用喉糖舒緩聲音沙啞症狀,而含藥口含錠則是作用於會厭,因為病菌通常會聚集在此。目前市售的潤喉、消除喉部不適的產品分為2大類,分別是喉糖及含藥口含錠。 若因為說太多話所引起的聲音沙啞或喉嚨疼痛不適時,可吃喉糖來舒緩;因感冒、咽喉炎或其他疾病導致喉嚨發炎時,可吃含藥口含錠 ,其製菌劑可抑制病菌在會厭孳生。 吃過量 喝飲料恐無味 不論一般喉糖或含藥口含錠,都會添加薄荷,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梁家光醫師表示,若吃過量喉糖,除因大量糖分易生痰,可能也會因薄荷過度刺激,影響舌頭味蕾,導致味覺短暫消失,喝飲料或吃東西可能吃不出味道,同時也會影響嗅覺,讓嗅覺變的遲鈍,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5到6顆。 音啞吃喉糖 吃太多恐喉部緊繃 若單純因喉嚨使用過度而造成聲音沙啞,可吃喉糖來緩解不適。喉糖屬食品類,可自行購買,不須詢問醫師或藥師,通常也會添加薄荷來讓喉部暫時獲得舒緩,但喉糖效果短暫,吃太多反會造成喉部緊繃。 薄荷 主成分作用快 所有市售喉糖都含有薄荷,有些還添加甘草、陳皮、仙楂等。吳建隆醫師表示,若成分只有薄荷為主,作用快但消失速度也快;而含有多種成份的喉糖,作用較慢,但較持久。 鎮咳 選甘草成分 吳建隆醫師表示,甘草常被用來添加在喉糖內,具鎮咳作用,若喉部不適且有咳嗽,可選擇含有甘草的喉糖。但若只是舒緩喉部疼痛,可選擇只有薄荷成分的喉糖。 發炎吃喉藥 詢問藥師再用藥 喉嚨若有發炎,不應吃喉糖,應吃具抑菌作用的含藥口含錠。由於含藥口含錠是藥師指示用藥,可到藥局向藥師詢問後再購買。若因感染病菌而發炎,除喉嚨痛外,還會有其他類似感冒症狀,如喉部腫痛、咳嗽、流鼻涕等。 先閱讀用藥指示 李佳利藥師提醒,在吃含藥口含錠時,需先閱讀用藥指示,依照說明書上所指示劑量吃,因為含藥口含錠具有藥物成分,並不屬於日常保健食物,因此服用前最好先看清楚用藥指示。 含藥口含錠具抑菌作用 含藥口含錠內含有抑菌劑,如2,4-Dichlorobenzyl Alcohol、Amylmetacresol等,可殺死引起口腔及喉嚨感染的細菌,用於輕微的口腔及喉嚨感染,此外也含有薄...

長期服止痛藥 痛風男險中風

一名有痛風的四十歲男性,十五年來,每年都會急性痛風發作十多次,他痛風一發作就服用止痛藥,就醫之後才發現已罹患高血壓,收縮壓高達二百一十三毫米汞柱、舒張壓一百三十一毫米汞柱,差點爆血管中風。醫師提醒,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的止痛藥會使血壓升高,長期服藥者應注意。 養成量血壓習慣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林兆啟昨說, 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的止痛藥,會導致血壓升高、腎功能異常,即使沒有高血壓的人,服藥後血壓也會上升 ,提醒有頭痛、關節疼痛問題者,應先找出病因,減少止痛藥使用量,若這些患者開始服用高血壓藥物,更應減少止痛藥劑量且控制血壓。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褚柏顯建議,四十五歲以上男性、五十五歲以上女性,應養成量血壓習慣,若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的止痛藥,可在吃藥前後量血壓,瞭解血壓變化。 跨年夜注意保暖 林兆啟說,明晚就是跨年夜,很多人都會熬夜、狂歡、喝酒、大吃大喝,加上低溫寒冷,都會使血壓升高,誘發心血管疾病,提醒要跨年者應留意血壓變化,外出時要注意保暖。 高血壓注意事項 高血壓不一定有症狀,男性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應定期量血壓 高血壓患者應維持理想體重、減少鈉鹽攝取、戒菸、勿過量飲酒 非類固醇抗發炎的止痛藥、含動情激素的口服避孕藥、綜合感冒藥,會使血壓上升,服藥時應詢問醫師,長期服藥者應檢查有無高血壓 跨年熬夜、狂歡、喝酒、低溫,會使血壓升高,心血管病患外出應保暖,飲酒勿過量 資料來源: 林兆啟醫師、褚柏顯醫師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12/30 高麗玲